本报衡水电(记者李海菊)近日,大病初愈的75岁的谢老先生在儿女们的陪同下来到了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决定将来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医院,供器官移植和制作标本使用。
谢先生在遗体捐赠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定将来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供器官移植(包括角膜和其他一些可供移植的器官)和制作标本使用。 并将全套骨骼捐赠给骨科,制成骨架标本供医疗参考或培育科谱。其他废弃物请代为火化,不保存任何骨灰。为保证器官移植最佳效果,可在下达死亡通知书的同时,立即进行器官移植操作,不必再行征询家属意见。(本人后事从简,不穿葬服、不举行遗体告别,不设灵堂,拒收花圈挽幛,一切为科学利用遗体停车让路)。
采访中,谢先生一再要求记者别提他的名字,他说自己做的再普通不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谢先生乐哈哈地说,人从自然中来,终要回到自然中去,要平平静静地来,平平静静地去,死后捐赠遗体就等于“废物利用”。
谢先生告诉记者,他祖籍北京,上个世纪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衡水工作,退休前任衡水市桃城区政协副主席。退休前,他就决定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遗体捐赠出去。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考虑好捐赠给哪个医院。2月13日晚10时左右,谢先生因“胸8、9椎体水平硬膜下出血”紧急住进了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科病区,骨科主任牛洪峰、副主任靳宪辉、骨科病区的大夫们进行了紧急会诊,决定立即对其进行手术。
次日凌晨3时多,手术顺利结束。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术后第3天,谢先生双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明显减轻,第4天就已经能自己下床活动了。
这次得病,他感到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从技术力量,到管理、设备都有条件完成他的遗愿。所以在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亲自写下了遗体捐赠申请书,他的妻子、3个儿子、3个女儿都在上面签了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