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作者: 来源: 认清招聘单位的资质,也是求职者参加应聘时必需的程序。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吴平 摄)
眼下,求职找工作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3·15消费者日前夕,本报记者对黑公司和黑职介这两类人才市场上的“害群之马”进行了调查和暗访,以揭开他们行骗的主要特征。[记者暗访]
根据很多求职者反映,目前骗子公司中最猖狂的就是打着房地产招牌的公司,为了求证这一现象,本报记者进行了暗访。
3月8日,记者通过介绍进入了“反就业陷阱联盟”的QQ群,据群内网友讲述,他们很多人都是被所谓的房地产公司骗取了数额不等的培训费。3月10日,记者按照网友所说,找到其中一家房地产公司,以学生身份应聘。记者说明应聘来历后,工作人员让记者填写了一份简历。随后,一位自称“人力资源部主任”的年轻女性对记者进行了面试。记者表示忘了带身份证复印件和学历证明,她说面试如果合格的话可以以后再带过来,并表示公司对应聘者的学历和院校没有过高要求。
随后,这位“人力资源部主任”简单询问了记者的情况,便开始向记者介绍公司的规模和以往应聘毕业生的良好发展。记者报上所在院校后,对方立即说有很多记者的校友现在在公司做得很好,待遇很高。交谈了大约10分钟之后,她告诉记者通过面试,公司将安排记者参加房地产经纪人资格培训,需交纳培训费380元。
记者表示想应聘管理职位,她表示公司暂时不需要新的管理人才,记者坚持初衷,她又称,即使是做行政工作,也需要对房产经纪有所了解,需要做培训。记者说考虑后再做决定,她反复强调公司招聘的名额有限,希望记者“别错过机会”。
记者面试结束后,接着又有一位经济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参加面试。之后记者向她了解情况,她说:“肯定是家骗人的公司,我问公司有关房地产经营的情况,那个主任都答不上来。”[政策解读]企业禁止向应聘者收取培训费
记者询问了国家正规的房地产资格培训机构,了解到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书培训费用要1000元左右。一位受骗者告诉记者,他当初花了300元,在一家培训学校培训后拿到所谓的《资格证书》。培训学校称,国家并不承认这个证书,它的主要用途是向公司证明员工已经接受过房地产基础知识的培训。
记者随后拨打了北京劳动保障咨询电话,服务人员表示,招聘单位及企业如需对面试合格的应聘者进行业务培训,培训费应由公司负担,任何向应聘者索要培训费的行为都是违反规定的。而交纳风险抵押金的做法更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东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杨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按照劳动法的规定,试用期间招聘双方必须签订合同,只有在合同中才能明确规定试用期限是多少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
求职者如果在求职过程中发现“骗子公司”,可以立刻拨打劳动监察热线12333求助,也可以向工商部门进行举报。[主要行骗对象]
据相关统计,受骗者以刚刚毕业、急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居多;求职经验少、对相关劳动法缺少必要了解的求职者也往往容易上当。[主要行骗手段]
先培训再上岗这类骗子公司往往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牟利。在匆匆面试过后,骗子就迫不及待地通知求职者,要上岗就必须先经过培训,拿到培训合格证书后才能上岗。这样就会要求求职者交纳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一般以四五百元让人们放松警惕的数额居多。
先交风险抵押金这类公司往往声称公司工作因为涉及到许多价值较高的产品配送等程序,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求求职者交纳上千元的风险抵押金,通常这类公司看上去还挺正规,似乎很有实力,甚至还可能与求职者正式签订了合同。但是,等到交了钱,按日子去报到上班,就会发现公司已经人间蒸发。
职位注水有的单位根本不招人,只为了给自己企业造势,摆个摊位起到广告作用,但是却浪费了大批求职者的心力,简历转眼间就会被扔进垃圾桶。
试用期永远不合格一些公司招聘的新人似乎永远都不合格,而这类公司在面试后也不会与求职者签订任何有效的书面劳动合同,只有口头承诺。一些求职者最后常常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为由被打发走。撰文本报记者马春杰
本报实习生 边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