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社会募捐法” 让爱心与法律同行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曹智、李宣良)不久前发生的一起“爱心捐款纠纷案”,牵动着全国人大代表张学东的心———某重病学生辞世后,社会捐献助其治病的捐款尚有余额,家长和学校为谁有权支配这7万元钱打起官司。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通过社会捐助活动传承着这种美德。”张学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但是,近年来涉及社会募捐的纠纷越来越多,法律规范的缺失已经对社会捐赠产生了负面影响。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基础的系统的‘社会募捐法’,已经迫在眉睫。”
张学东介绍,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完整的社会募捐法来调整劝募人、捐赠人以及受赠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虽然我国在1999年颁布了《公益事业捐赠法》,但这并不等同于社会募捐法。
张学东说,社会募捐根据目的不同分为公益募捐和非公益募捐两类。公益募捐,指募捐人为实现某种社会公益事业而进行的募捐,比如为希望工程募捐。非公益募捐是指以救助特定对象为目的而进行的募捐,比如上述“爱心捐款纠纷案”中的募捐。目前,我国对于公益募捐可以适用《公益事业捐赠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行政法规,而非公益募捐的相关法律法规却是一片空白。
张学东说:“只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才能保护捐赠人的爱心,减少因募捐引发的纠纷,让爱心与法律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