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关注A18版
楼价走势:2006年涨幅将平稳趋缓
银行表态:房贷审查只会越来越严格
购房意愿:理想单价四五千元/平方米
理想增幅:扣除物价涨幅,楼价年涨5
%政府态度:对广州房价调控充满信心
2003年后,广州楼市再度崛起,有着与1993年截然不同的原因———这一次有着相当的利好消息作为支撑,所以楼价上涨力度大、升势坚决,2005年与2003年相比升幅高达19%。
从右表可以看出,2004年GDP为4450.55亿元,比1995年翻了3.5倍;而2004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40.81亿元,仅是1995年的209.11亿元的2倍,它们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是接近的,前者是33.3%,后者是33.8%。由此可见,2003年至今的楼市升势,是受到GDP上升的影响,有一定的合理性。
1993年~2003年
不正常下跌
从1993年起,广州一手房地产价格从7568/平方米的高位开始呈剧烈下跌态势。到1994年,价格已下跌1000元左右/平方米。1995年,价格已低至5277元/平方米。之后,在1996年到2003年表现相对稳定。而2003年价格突然一跃而起,突破5000元/平方米,并一路直升到2005年的5821元/平方米。房管局虽还未公布2006年1月楼市价格数据,但行内人士估计很可能已经达到6000元以上/平方米。
广州楼市在1992年达到历史最高价,甚至一度产生房地产泡沫,主要是因为“炒楼团”联合作战。当时,正值香港经济上升,许多香港投资者纷纷北上广州购房,特别是购买豪宅,一时间把楼价炒高。
据行内人士回忆,当时甚至只要挖个基坑、安个售楼部、印发户型图,就可以卖楼。1993年到1995年,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楼价急剧下跌,幅度高达35%。到1995年,广州楼价已经相对平稳。之后是长达8年的平静期。
不过,广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琳副教授表示,1995年到2003年,广州人均收入不断上升,房价却不升反退,连保值功能都不能体现,因此这段时间房价的下跌是不正常的。
2003年至今:
利好因素刺激房价上涨
2003年至今广州楼市的不停上升,其背后有许多的利好因素,包括广州经济发展,市民收入提高、楼盘配套完善等;而在供求关系上,许多外来人口在广州陆续“安居”,产生了巨大需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第二套或者第三套物业进行投资。
从左上图可以看到,供求关系从2003年到2005年发生较大变化,2003年供应量为1035.39万平方米,交易登记面积与其相近;2004年交易登记面积比供应量多出75.11万平方米左右;而2005年,求比供多出170.98万平方米。考察投资因素可以发现,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许多人参与房地产的短线投资。特别是2005年上半年,更是“火上浇油”,直到2005年下半年才又从短线投资改变为长线投资。也就是,广州在楼市2004年下半年左右仍然出现了一部分的“炒作”现象。
2004年出现的换房热,加上高档楼盘推出的增多,直接拉动原八区单套总价上升。这种价格上升趋势是吓人的。从左下图可以看到,从2004年上半年开始到2005年下半年,短短2年中,广州原八区一手住宅的成交价格(以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为计算标准)足足上升了15万元!出现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房地产商急于打造高档楼盘,于是把屋型做大,令一套房屋的总价更高,而市民的购买能力并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这些楼房的价格与需求更加脱离。
楼市现状:
有泡沫因素但未形成泡沫
陈琳副教授认为,从2005年年底开始,广州的房地产市场的确走得“急”了点,出现了泡沫因素,但是还未形成真的泡沫:
她提出,衡量一个市场是否产生泡沫有一定的标准:第一是房价与市民平均年收入的比例。全球普遍认为4~6倍的比例是比较合理的。而数据显示,目前广州的平均一套房价格为64万元(以100平方米为例),如果按8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计算,价格也要去到50万元以上,而市民平均年收入只略高于3万元,可见有非理性因素存在。不过,这种泡沫还没到达“离谱”的程度,以上海为对比,目前一套房子的均价是100万元,而市民平均收入与广州接近;杭州这2个数据之比更是高达13~18倍。
第2个标准是租金回报率,即租售比,国际通常认为6%是相对合理的,也就是100万元的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收入为5000元。目前,除广州天河区中心一带外,其他地区很难达到这样的回报率。对比之下,杭州就非常离谱了,目前的普遍租金回报率只达到2%左右。
还有一个标准是写字楼和住宅价格的比较。正常情况下,写字楼价格都高于住宅。但目前广州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珠江新城某些住宅为16000元/平方米,而写字楼价格只有12000元/平方米,但从大环境来说,大部分形势还是正常的。而在上海和杭州,写字楼和住宅之间的差异却非常巨大,住宅价格甚至是写字楼的2倍。
在国际上还存在另一个标准———“空置率”,国际惯例在10%~15%之间,而广州空置率据悉已高达50%!但也有行内人士表示,高空置率很多都是开发商盲目开发、银行风险预防意识薄弱造成的,而且目前空置率统计方法还不是很科学,所以难以将空置率作为衡量标准。
豪宅虚火“托”起广州房价
而中原地产豪宅部的负责人邱先生提出,广州房地产的“虚浮”很可能是产自于豪宅。1993年时,当广州房地产大市已剧烈下跌,“豪宅”市场仍处于历史最高位;直到1995年后,跌幅才逐渐显示出来,并在1999年前后达到历史最低位,滨江一带顶尖豪宅价格低至9000元/平方米,下降了5000多元/平方米;淘金一带,广州的最初豪宅,更是跌到5000多元/平方米的不堪局面;而二沙岛豪宅也陷入7000元/平方米的难堪中。在2000年之后,长达5年的“冰冻”局面逐渐缓和过来,滨江一带顶尖豪宅价格缓缓回升,到2005年甚至超过历史水平,达到16000元/平方米的价格;而淘金一带的豪宅已元气大伤,难以复活。在大市催升的状态下,滨江一带顶尖豪宅甚至在今年初到达20000元左右/平方米的价格。
对比1993年广州楼市曲线图和豪宅价格走势图可以发现,当大市下跌时,豪宅价格依然坚立,在至少1年后才开始作出反应;而在大市趋好时,豪宅价格升幅却超过大市。有数据说明,在2004年,珠江新城项目的售价基本还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现在中海观园的售价差不多要14000元/平方米;凯旋新世界开盘售价不足7000元/平方米,现在要14000元左右/平方米,三年左右升了约60%。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广州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虚浮,是由豪宅市场“托”起的,所谓的“楼价升到2万元、4万元”这样骇人听闻的消息,大部分是非常个别的豪宅报价。而陈琳副教授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所谓的“豪宅”很多是发展商用普通房子包装的,而市民对豪宅的投资欲望远远高于普通住宅,于是更容易被误导。而这种所谓的“豪宅”水分极大,上海某豪宅为促进销售,几个月的时间内价格甚至下降了近三成。
心理博弈失衡导致追涨
“房地产开发商、市民之间形成博弈,开发商和银行之间也有博弈”,陈琳副教授表示,在房地产价格符合规律时,这些关系之间是互相制衡的,而现在出现了失衡状态,归根到底就是一种“心理战”,看谁先突破心理防线。而房地产商处于优势地位,因为他们具有信息优先获知权,于是囤积土地,只把小部分推出市场,并不断用价格刺激市民。而市民们只能根据不甚透明的信息,提心吊胆推测市场即将有怎样的变化,于是像股票市场中一样,逐渐产生了在高位追涨而低位观望的态度。
而中原地产研究部刘志武表示,现在的市民购房消费陷入了一个误区———超前消费,大部分市民动辄买入100多平方米的一手房。他提出,广州市民的房产消费观念必须更新,首先除了一手房产外,还可以适当考虑二手房产;其次,把一次置业观念更改为多次置业观念。近日,国家发改委也正好提出进行市场调控,要规范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正是对市民的买房消费观念进行纠正。(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