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代表委员们建议以政府之力推动全民阅读运动。杨勤摄
文/特派记者 舒涓、周方、刘彦广、窦丰昌、刘旦、柯学东、赵琳琳
前天,本报A5版报道了题为“网络时代更应重视平面阅读”的消息。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席殊为此呼吁,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当前的“阅读危机”。他建议将2007年定为全民阅读年,以政府之力推动全民阅读运动。
读书“难”:一没空二没劲
席殊委员说,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4年“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受文化程度限制而有阅读困难的人数比例,较1999年下降8.7%的背景下,国民阅读率却比1999年下降了7.8个百分点。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时间读书,二是缺乏阅读习惯。
有人表示一个社会发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但也有人认为,阅读率下降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没必要忧心忡忡,而应顺其自然。
席殊表示,其实“阅读是否必要并不成问题”,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电视与网络所造成的冲击,“传统阅读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所以阅读的必要性问题、电视网络能不能代替传统阅读的问题才会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
上网看电视代替不了读书
一些学者认为,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知识(Knowledge),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信息(Information)。对个人来说,不读书,就意味着接受信息常常是被动的、从众的、缺乏思考的。
席殊引用了一位牛津大学教授的话,“阅读包含一种极具创造的想象力,是其他脑力活动所不及的。如果阅读消亡,这种能力也会消失,其后果将无法想象。把书本暂搁一旁,打开电视,一种轻松的感觉瞬间即到,那是因为你大脑的一大部分都停止了工作,电视影像的光束直射入你的大脑,你被动接受,并不需要输出什么。”
席殊介绍说,其实阅读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像美国、英国、日本等有着良好阅读习惯、重视阅读的国家,也出现了阅读率走低、阅读能力下降的情况。为了消除这种危机,英国1998年展开全国阅读年活动,美国政府自1995年再度提倡儿童读写运动以来,陆续推出了“美国阅读挑战”、“卓越阅读方案”、“阅读高峰会”等计划。
2007年可定为全民阅读年
为此,他呼吁依靠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倡导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的阅读能力。他建议将2007年定为全民阅读年。政府将图书馆、书店等文化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中,做到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和书店。而图书馆作为公共的文化设施,政府必须保证大部分的经费来源。为保证藏书的质量,应该由图书馆协会之类的权威机构每月公布应藏书目,作为图书馆的采购依据。
席殊还建议在小学开设阅读课。“因为6岁~12岁是阅读的丰沛期。”
像办演唱会一样
组织各种书法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提出建议,呼吁在中小学校恢复毛笔书法教育。
陈绍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小学恢复开设毛笔书法课。原则上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不搞“一刀切”。要对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中小学毛笔书法教师大都是兼职的,有的由班主任或语文课教师兼任。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他们到艺术院校进行培训。有关的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应课程”。
他还建议编写统一配套的书法教材。各地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制适合中小学使用的书写技能培训和书法审美教育的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全社会要为普及书法艺术营造良好环境。“要像举办各种演唱会一样,组织举办各种书法比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