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敏 通讯员 王树强 丁峰
本报讯(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王树强 丁峰)近年来,南开大学以“985工程”建设为契机,看准学校优势和特色,全力凝练学科方向,重点建设一流学科,并以优势、特色学科为龙头,带动相关学科进步,构筑学术高地,使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深入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学科水平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学科结构与布局更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能力与活力的重要指标。南开大学依据南开的特色和优势,提出了“优先发展重点、优势学科,对有条件的学科进行持续不断地重点支持和建设,争取达到一流水平;支持新兴学科,鼓励文理学科交叉,带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大力发展”的策略,坚持“加强基础,强化优势,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支持重点,发展应用,立足创新,协调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对化学、数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传统优势支柱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并充分发挥其覆盖、辐射、带动作用,大力组织支持前沿领域的学科交叉,建设了以化学为依托的材料学,以化学、生物为依托的生命科学,以数学为依托的基础理论,以经济、管理为依托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和以历史学为依托的人文学科等5个学科建设平台,促进了学科群的发展。在新一轮全国重点学科评选中,该校高水平学科数量大幅度增加,重点学科由原来的人文、理学、经济学3个门类扩大到6个门类,化学、农药学等部分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某些领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重点学科的建设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优势的化学学科和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相结合,形成了生物化学和材料化学;信息学科的研究优势与人才济济的生命科学学科结合,催生了生物信息和神经信息学。该校的经济学科经过近年来的重点发展、繁衍孵化,已成为国内大学中分支学科最齐全的学科之一,各分支学科互相依托,融合渗透,长足发展,其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及APEC问题研究均处于国内前沿或领先位置。
随着学科的重点发展和合理布局,南开大学的整体学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重点领域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优秀学术团队,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该校数学学科在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带领下,形成了以龙以明、陈永川、张伟平为代表的梯次分明的高水平学术团队,正在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数学中心的目标奋进。
为了促进学科发展,南开大学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采取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引进高水平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该校应用物理学科初建时,就打破常规,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目前,这个学科已发展成为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点和5个硕士点;建立起9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实验设备总资产超过3000万元,成为在世界应用物理领域有相当影响的科研教学实体。
学科建设的成果已十分显著地体现在科研水平上,南开大学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如信息科学方面,卢桂章教授主持的“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项目获2002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数学方面,张伟平关于“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数学界的高度评价,获200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龙以明教授在哈密顿系统领域的突出成就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哈密顿系统领域过去15年来的里程碑,是指标理论的世界冠军”;在农药学方面,以李正名院士为首的课题组研制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农药“单嘧磺隆”获多项专利,已列入化工部新产品审批计划并实现产业化;在管理学方面,李维安教授主持的公司治理研究取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获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南开大学理工类收入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的论文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
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新世纪新阶段,展望南开学科未来的发展,继续以学科调整为主线,逐步形成符合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要求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形成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和应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格局,使南开大学成为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再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和艰苦奋斗,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25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