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大超百亿工程”将陆续开工
本报讯(记者陈彩虹)“十一五”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实现总体小康目标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日前,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确定,未来5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要增长10%,2010年达到3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元以上,并确定了工业、农业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目标,这将是我省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性、预期性、约束性发展宏伟蓝图和全省2600万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
2010年:生产总值3000亿
规划确定,未来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0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0亿,人均生产总值1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
实施“十大超亿元工程”
今后五年,我省将着力实施总投资约为2500亿元的“十大超百亿工程”。分别是:以西部通道和干线公路高速化为目标的公路建设工程;西北西南大通道兰渝铁路(甘肃段)工程;大型支撑电源和骨干电网电力供给保障工程;依托华亭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能源、煤化工综合开发工程,新增煤炭产量66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147万千瓦;鄂尔多斯盆地陇东石油、天然气及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工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天然气利用量达到5亿立方米/每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500万吨;以大乙烯为龙头的乙烯及其深加工工程,包括新建45万吨乙烯、50万吨聚乙烯、30万吨聚丙烯及配套工程等;钢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工程;镍、铜冶炼深加工工程;以铝工业为核心的“电-冶-加”一体化工程,包括兰铝15万吨电解铝大型预焙槽技改工程等;最后一项是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甘南黄河重要水源供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这十大战略性重大工程将陆续开工。
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
“十一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新增和改造通乡油路13000公里,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基本建成兰州国家级公路主枢纽和酒(泉)嘉(峪关)、张掖、平凉等5个省级公路辅枢纽。2010年,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00公里,路网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3%和65%。
在能源建设方面,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500万吨,力争新增水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火电装机800万千瓦、风电装机100万千瓦,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
工业仍为主导产业
“十一五”期间,力争使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3%以上。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2010年全省原油加工能力力争达到2800万吨,铁、钢及钢材的生产能力分别达到700万吨、780万吨和72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实现翻一番,形成铝材30万吨,铜镍材20万吨生产能力。在装备制造业方面,2010年装备制造业60%的产品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农产品加工也要迈上新台阶,马铃薯加工产品达到55万吨,酿酒原料加工80万吨,果蔬加工70万吨。同时,我省将加快优势中成药、新型藏药及生物制品的开发,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省医药工业年均增长30%。
每年培训农民工150万
加快马铃薯、酿酒原料以及制种等特色农业的发展,使之在2010年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我省每年将培训农民工150万人次、输转农民工500万人次。全省耕地面积要稳定在504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800万吨以上。另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也将得到根本改善,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镇通油路,基本解决无电村、无电户的问题,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新增沼气用户40万户。在农村的扶贫开发中,完成3000个贫困村的扶贫建设任务,力争“十一五”期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0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240万人左右。
启动人才培养工程
“十一五”时期,重点抓好生态保护及循环经济、信息应用等关键技术和重大科技专项的联合攻关,争取改造、新建60个左右具有学科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同时,优化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2007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110万平方米,及时消除中小学危房,并对5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另外,高等教育规模将继续扩大,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12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50万人以上。在党政人才的培养开发上,将继续推进“555”(50名45岁左右的尖子人才,500名40岁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5000名35岁左右的青年专业技术骨干)、“西部之光”等人才培养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