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孟环)“北京市目前死刑二审已经100%实现开庭审理,下一步需要加大关键证人出庭比例”,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秦正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肖扬院长报告中指出的“继续推进诉讼程序制度改革,完善死刑案件二审程序和核准程序。 今年上半年对因案件重要事实和证据提出上诉的以及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死刑二审案件,一律开庭审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所有死刑二审案件全部开庭审理”,北京目前这两类已经全部都实行了二审开庭审理,死刑二审开庭率为100%。
秦正安院长说,为达到案件审判程序合法性,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强化二审的审判质量,进一步加强关键证人出庭的问题。现在证人数量较少,将来要努力达到关键证人基本都能够出庭。
对于死刑二审的开庭审判监督工作,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慕平也表示,虽然北京市目前基本做到了所有死刑二审都开庭审理,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法院能做到所有案件证人都出庭,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很详尽的法律法规,比如主要证人不出庭要采取什么措施,出庭以后发生问题谁来承担,这些都需要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光靠检察机关和法院是无法做到的。
过半法院案件被调解
秦正安院长还提到,目前着力于调解工作已经是北京市法院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去年通过双方协议和撤诉,北京市法院案件调解率达到了53.5%。过去对于调解工作的提法是“当判则判,能调则调,调判结合”,而现在提法变成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不仅是“调判结合”,还有最后的“案结事了”,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化解社会矛盾。
威慑机制对付“老赖”
秦正安院长还告诉记者,国家威慑机制就是要把法院的执行和国家工商、海关、银行等进行联网,不同部门积极配合,比如“对付”所谓的“老赖”企业,法院判决后,今后工商部门可拒绝再为其注册新公司,银行不再提供贷款,海关进一步加强管控,这样各个部门协同促使他履行判决。北京市已经采取了协助执行和协助调查等方式来解决执行难,具体如何建设法院执行案件的信息管理系统,北京市还要等待高法的实施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