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3月13日讯 已迈入不惑之年的马女士心头有一隐忧——再过七年,她将退休,但养老金却成了问题。
就在社会将目光聚焦在农业户口的时候,却有一部分按期交纳社保金的城镇居民也为将来养老发愁,马女士是其中一位。
转或是不转我觉得都不公平。马女士对《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说。她所说的转是指转劳动关系,3月7日,围绕着这个字,她向记者抱怨了一个小时。
据马女士介绍,从1980年她就在陕西某市参加工作,1992年只身来到海口市任职于某事业单位至今,无论在哪里,工作单位或个人都坚持交纳社保,但由于劳动关系没有转到海口,其养老金在计算时便不会考虑1980年至1992年长达12年的工龄,如此一来,马女士退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少一大截。
据悉,养老金的计算有四个重要参数:工龄、交纳养老保险的金额、工作最后一年的平均工资、退休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海南省社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说:若选择在海口退休,不计算马女士1980年至1992年间的工龄,会很亏。该工作人员介绍了两条解决办法,其一是将马女士劳动关系转到海口,其二是退休后将在海口交纳的社保金转到陕西,在陕西领养老金。
遗憾的是,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先说后一条路,马女士介绍,陕西某市的平均工资比海口低,于是和马女士交纳同样数额社保金并且工作年龄相同的海口职工则比马女士多领些养老金,马女士说,退休后她仍会在海口生活,但养老金却是较低生活水平城市的标准,如此也会很亏,她还认为,交纳的养老保险都一样,但最后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不同,如此做法显失公平。
似乎只有第一条路可以走。但此路对马女士仍行不通。据海南省就业局人才管理服务处的工作人员介绍,社保部门要求转移劳动关系也即是转个人档案,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工龄。但依照海口市引进人才的标准,马女士因不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等条件,因此不符合海口市引进人才的标准,劳动关系及户口均不能转到海口。
海口市人事劳动保障厅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马女士的个案在现在的政策条件下,要做到公平解决的确比较困难,他承认,当时在制定社保以及人事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种种复杂的情况。他说今年会对海南省社保的一些相关政策进步完善,对外来人口如何解决社保的问题可以提交议案,争取能够制定出解决办法。
实际上,不仅仅是外来人员的社保政策存在一些不全面的情况,由于海南省内的人员流动也引起社保的一些新问题。黄先生1993年从万宁来到海口工作,但劳动关系仍保留在万宁,依据海口市引进人才的标准,黄先生也不符合,因此劳动关系无法转接到海口。他纳闷:同是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领同样的工资,交同样的社保为什么将来退休后养老保险金却领的不一样?海南省就业局人才管理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对此情况说,由于海南省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不同,造成最后养老保险金额不同。目前全省还未建立社保金统筹发放的机制,因此黄先生遇到的这种情况目前无法改变。该工作人员认为即使在同一个省,若放开劳动关系限制的话,工资低水平地区的人纷纷将工作关系转到海口,海口财政在发放养老金时会吃不消的。说不定过几年,海南省统筹管理社保,黄先生的问题就解决了。该工作人员最后补充。(来源:证券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