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兴庭
“这是我代表广大考生的一个两会心愿,不知道代表能否满足?”3月5日,一名在校大学生在奥一网发帖,希望两会代表能反映高考地域歧视问题。该帖引起了广东代表团代表徐源远的关注。她已根据网文及其他材料提交了建议,建议高考由国家统一命题,所有省区市纳入统考范围,录取时取消地域界限,按照分数高低统一录取。 (《南方都市报》3月9日)
绝对的公平,是最没有效率的公平,也最终是最不公平的。教育改革改到现在,由原来的全国统一高考,实现了大部分省区市自主命题,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现在,却又有人建议,重新回到以前“全国一张试卷”的时代,而且还“全国一道线”,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平均主义。
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想大家都清楚。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东部到西部,从城市到农村,其间的经济落差有多大?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又有多大?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去实现“全国一道线”,恐怕是最不公平的事情。说到古代科举,有些人是有所误解的。不管是宋元,还是明清,古代科举虽是全国统一,但录取时也会按照地域来分配“名额”,那时叫“解额”。在当时,“冒籍”,这种同今天高考移民有点类似的现象,同样层出不穷。
不仅如此,“全国一张卷,全国一道线”,对于人才培养来讲,也是最没有效率的。多年来所形成的应试教育,就是拜“统一考试”所赐。全国统一高考,表面上看起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这种效率仅仅停留在“操作”上,在“促进教育发展”层面上,则是一种低效率。教育专家裴云说,这种低效率,表现在对中等教育的负面引导上。高考本应该是全面的,可是,全国统一高考的狭隘性,几乎使“从小学到中学”这十几年的初、中等教育,演变成了一场高考的附庸。
高考改革的方向,绝不是“全国一张卷,全国一道线”,而是“自主招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那场教育实践,就是自主招生。那时,学校自己出题,学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高考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互相选择。这不但有利于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秋风先生撰文认为,上世纪50年代后台湾和大陆相继出现的那种联考和统考制度,是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教育理念的冲击,而逐渐被人遗忘的科举考试观念,又复活了过来,是历史的倒退。
“自主招生”,以中国目前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正如有人所说,中国的大学,拿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怎么能够不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自身的学术腐败问题都解决不了,一屋难扫,何以扫天下?尽管我们的大学暂时还无法摆脱政府权威的阴影,尽管高校全面实现自主招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大学还没有能力面对汹涌的社会浪潮时,我们只能保持现状,而不是后退。保持现状不是不前进,而是在为下一步前进积蓄能量。就像改革一样,改革所产生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