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记者在沈阳一个制假窝点,无意中发现一个笔记本,牵出了与沈阳假酒案有密切关联的家住浙江省苍南县的黄姓男子。今年3月的一天,记者与其联系,得知,此人手里有大批名酒商标,记者决定,千里奔赴浙江,与黄某接触,寻找造假链条的上游。
在苍南县金乡镇,记者得到了各种假名牌白酒的外包装样品,记者随后又到了苍南县另外一个小镇——龙港,这里被称为中国印刷城……
昨日说到,记者走入龙港著名的站前路,吃惊不小。
第一惊:走到站前路247号档口时,两个五粮液透明包装瓶就摆在最显要的位置上,柜台里,旁边还放着泸州老窖、五粮液等知名品牌的瓶盖。
第二惊:在239号档口,我们随便问店主能否买到名酒包装,坐在那里的40多岁的男子居然表情平静地对我们说,“要什么牌子、要多少件?”当我们说了几个牌子后,他从桌上拿过一页纸告诉我们,“把品种写清楚,回头我搞齐了给你们看样。”
还原现场1
十几岁女孩:(五粮液的包装)“全套的”
时间大约是3月6日下午4时,我们来到站前路时,就感到了它与金乡的不同,在路口的第一家橱窗里,密密麻麻地摆着各种印刷精美的酒盒,其中不乏知名品牌,没走几步,发现名酒的瓶盖、商标、防伪标识都能在台面上找到。
我们最先锁定了站前路247号档口,因为在大门口,两个制作精良的五粮液外包装格外抢眼,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热情地问我们需要什么。有了金乡的经验,我们没有绕圈子,“五粮液的包装是全套的吗?”小女孩犹豫都没犹豫,“全套的。”“多少钱?”“一件(12瓶)170元。”
小女孩平静的回答,让我们吃惊不小,金乡的李明德还和我们周旋了一阵子,没想到这里这样直白,“还有什么牌子?”“你想要什么?”“茅台、金六福、泸州老窖,”小女孩回过头去,用浓重的方言与身后不远处一个中年女子说着我们基本听不懂的话。(辽沈晚报张威 于欣)[编辑: 钱文胜]1
还原现场2
陈经理递上的名片不姓陈
那个中年女子走过来,跟我们说,“你们要的这些牌子,都得先做,但都能做,只要你们拿样品。”我们提出,能不能看一看他们现有的样品,这个女人说,“我们手里很少留这些,质量你们放心,全国,我们这里做的是最好的。”
我们问她贵姓,她说姓陈,我们要她留一张名片,但她递过来的名片上却不姓陈,这时,我们看到靠墙的角落里,放着一盒名片,名片上写着陈细兰,上面还写着业务部经理字样,没经她同意,我们就到里面拿了一张,这一举动显然让她警觉起来。她高声说,你拿这张就可以了,不用拿那张,但我们还是执意把这张“温州南洋包装有限公司”陈细兰经理的名片收藏了。她答应,晚上帮我们凑齐部分名酒的包装,几小时以后再联络。
在239号档口,我们为店主留下了一纸清单,列了一长串顶级名酒的名单,店主也表示会尽快备好样品,供我们审验。
还原现场3
黄上衣:那边一客户一次就从我这儿拿五六千件
在283号档口,穿着鲜艳黄上衣的女子更是痛快,告诉我们,一会儿就可以把我们要的茅台包装拿到店里来,旁边那个圆脸的胖男人是她的丈夫,他显然想和我们做成这笔生意,“兄弟,在我这拿,你放心,我原来做过东北市场,现在哈尔滨和西安的货都是从我这儿走的。”
“你们沈阳我做的少,我后来主要做哈尔滨的,那边一个客户一次就从我这儿拿五六千件,我讲信誉,而且质量保证,这行业,要的不就是质量吗!东西要是差一点,哈尔滨的那个兄弟就不收。”我们问他姓什么,他说姓王,顺手拿起他老婆的名片递给我们,上面写着,温州龙港塑料包装厂王仙梅,并约好,晚上6点以后到他店里看货。
吃过晚饭后,我们看了看表,时间到了,直奔老王的店里,王仙梅见到我们,很热情,让我们稍坐,说她老公马上就带着样品来,并解释道,那一套东西是好几个厂子做的,他得一家一家地去取。
没多久,老王开个小货车风风火火地停在了门口,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进来了。“东西还不错”我们看过后由衷地说。很明显,这套包装和我们之前收到的两个茅台包装都不是一个厂家生产的,在细微处,或多或少有一点区别,但对于没研究的消费者来说,这东西足以乱真了。
我们掏出防伪识别器,仔细查验他带来的防伪商标,质量是一流的,这样一个动作似乎也让老王对我们的身份和来意深信不疑。他又得意洋洋地向我们讲述起历史,“沈阳的量我不知道,哈尔滨那里一年几万件都是我供的,东西(假包装)不行,(假酒)能弄出去吗?”(辽沈晚报张威 于欣)[编辑: 钱文胜]
2
老王挺爽快的,答应我们每件130元,“不能再低了,瓶盖是广东那边弄过来的,丝带也不是我们这边的,其他的都在这儿做,但这东西有风险,量小价钱低,我们都不做,不值得。”离开老王的店铺,天下起了雨。
还原现场4
老黄来访门被敲得山响
该联系老黄了,这个专做沈阳地区的老江湖让我们从千里之外赶到这里,当我们用本地电话与他联系时,他很兴奋,“到了,在哪里住,一会儿我赶过去,你要什么东西?”
老黄显得格外积极,没过多久,又把电话反打过来,告诫我们,“不要到街上卖商标的地方乱转,那里抓的严,净是假货。”听到这样的告诫,我们不禁想笑。
晚上8时30分,宾馆的房门被敲得山响,老黄在门外喊着:“我来了,”打开门,我们不由吸一口凉气,脸色黑黄的老黄身材不高,手里拎着个黑色塑料袋,身后,跟着两个20出头的彪形大汉,一脸的杀气。
几个人进屋后,把我们围在墙角,虽然话语气氛融洽,但感觉他们咄咄逼人。寒暄几句,话入正题,老黄从塑料袋里拿出了他带的部分样品——五粮液、剑南春、茅台。“五粮液什么价?”“带电话的还是不带电话的?”这句话一说出来,我们都懵住了,老黄见我们不懂,告诉我们五粮液带防伪电话的是一个价,不带防伪电话的一个价,“所谓带防伪电话的,就是把防伪号码输入对方防伪系统中,可以确认是真品。”
老黄生疑
我看你们不像做这行的
做完解释,老黄一脸疑惑地说,“怎么这个你们不知道。”很显然他看出我们不是这个行当的。
我们连忙解释,“刚入这行,找到了销售渠道,所以准备从你这进货,不然也不会大老远跑这里来。”这样的解释似乎一时稳定了老黄的心绪,我们更想借此揭开五粮液电话防伪系统造假的秘密。老黄似乎有点不耐烦,说得很简单,“这些带电话的(在防伪系统中注册号码的商标)是外地人弄过的,打他的电话,就会告诉你东西是真的。”
我们又和老黄聊起了金六福,想做一批,老黄可能意识到,我们对他来说,是个危险,他对我们更是一无所知,他突然起身,对我们说,“你们要金六福,我下楼去给你们拿。”说完转身就走,甚至忘了告别的礼节。两个男子也默不作声,紧随其后。“糟了,老黄犯疑了。”等了20分钟后,不见动静,我们决定试探一下老黄,果然,电话那面也直言不讳,“我有点搞不懂你们了,我看你们不像做这个的,连电话防伪咋做你们都不知道……”我们还是老一套,用刚入行这个理由来说服他。(辽沈晚报张威 于欣)[编辑: 钱文胜]
3
将信将疑
记者被盯梢,连夜转移
这是个很长的电话,我们不停地在和他解释,基本还算成功,老黄好像在那端渐渐相信了我们的话,而事实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声称,要从他那儿进一批很可观的货。老黄对我们是既怀疑又想进一步合作。
老黄说,他不会再到我们房间来,但他会用他的办法把样品送过来。而此时,我们也不清楚这个领着两个保镖的人能干出什么事儿。我们撂下电话后,决定换个地方住,以确保安全。
当晚,我们住进了龙港另外一家酒店,这边的房间没有退,我们对宾馆服务员解释说去温州,第二天我们回到这家酒店,在酒店服务台,我们询问是否有人给我们留过东西,服务员查了一下,说没有。可就在我们进房间不到两分钟,服务员跟了上来,手里提着一个蓝色的塑料袋,外面贴着“205号”,这是我们所住房间的号码。服务员说,刚刚送来的,我们心里有些犯疑,怎么会这么巧,我们刚进来,东西也跟着进来了,显然,门外一直有人在盯着我们。
打开塑料袋,我们看到了茅台酒包装的完整版,这是由15件零零碎碎的东西组成的。查验每一件东西,与我们之前见到的真品果然相差无几,我们再次拨通了老黄的电话,先是赞许了他的诚意,然后又和他象征性地砍了砍价,当然,我们最关心的还是从他的手里向沈阳走了多少货。
老黄露底
一个客户年进五六十万元的货
老黄这次没有遮遮掩掩,他不乏自豪地对我们说,他在沈阳呆了二十多年,关系很硬,沈阳的一个大客户一年要从他那里进五六十万元的货。而在之前的联络中,老黄无意中曾说过,他一年在沈阳要卖出数百万的货。
五六十万元的货,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照老黄对我们的报价,即使是外包装单价最贵的茅台来说,也有六七万瓶,如果夹杂了其他中高档白酒,每一年老黄的所谓一个客户,就能在沈阳市场里,混入10万瓶左右的假白酒,而且都是高档的。
就此一条假酒产销链条,在我们的视线中清晰起来:由外地生产的各种防伪名酒瓶盖和酒包装类丝线制品,集中到龙港、金乡;再由这里发往全国各地;各地的造假作坊,利用这些包装和收来的旧酒瓶及价格低廉的口味类似的白酒把一箱箱知名品牌组装出来。(辽沈晚报张威 于欣)[编辑: 钱文胜]
4
对于制售假商标者我们为其算了一笔账,这是一笔令人触目惊心的账。我们还拿茅台酒为例,一瓶茅台假酒有这样几部分成本:价值2元左右的酒、价值1.4元左右的纸制包装和防伪贴、价值0.45元的瓶盖及其他零散包装约0.5元、价值2元左右的回收酒瓶。全部计算下来不过是6.35元,如果一旦摆在酒店的酒柜上,就变成了300多元的贵酒。
记者感言 铲除“老黄”们任重道远
通过与这些神通人物的一系列接触,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肯定的答案:这些假商标贩子有最先进的设备,“足以”满足各种造假需要。这些假商标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品牌限制,就如同造假者所说的——“地球上有的,我们都能造。”于是,全国各地的假酒贩子只要拿着样本就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当天上午,我们拨通了当地工商部门的打假热线,并将站前路上我们的遭遇讲给他们。工商部门迅速行动,很快收缴了几家涉嫌贩假商铺的假酒商标。
结束这次采访时,我们的最深切感受是:打假不是一个地方的事!沈阳的假酒市场如果想控制,不铲除老黄或一批我们尚不知晓的“老黄”们,沈阳的打假者就只能疲于奔命,我们期待着全国的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动起来。
我们的另一个感受是:打假是可以短期内取得成效的,但是一瓶假酒要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链条才能生产出来,只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只要包装的一小部分生产不出来,这个链条就会土崩瓦解。
我们的第三个感受是:假的就是假的,尽管在采访中我们多次感慨,他们的制作精良,但此前我们对真品的悉心研究,还是让我们在看每一件包装的“零件”时都看到了点滴破绽,所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似乎又成了当今消费者的必修课。明天,我们将邀请各知名酒厂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大家指点迷津,用细节戳穿骗局。(辽沈晚报张威 于欣)[编辑: 钱文胜]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