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杨凌示范区在杨凌国际会展中心对由社会各界评选产生的“2005年真情故事十佳人物”公开进行表彰,并配以与表彰人物事迹相近的精彩文艺节目,用这种创新的形式,拉开学雷锋活动月的序幕。
杨凌近几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不断提升示范区人的道德水平,开展的“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文明诚信车辆”、“十件好人好事”及“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将示范区城乡的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真情故事之一:杨陵区五泉镇绛南村村民刘芳能,现年35岁,是个十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的好媳妇。1995年以来,刘芳能的婆婆突发脑出血,生活根本不能自理,她毅然挑起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担。1998年,刘芳能的公公又因糖尿病复发医治无效与世长辞。2003年春节前夕,婆婆又一次住进医院,她伴随左右,不离半步,为婆婆洗脸、喂饭、拉家常,照顾得比以前更加细心。老人家逢人就夸自己有一个比亲生女儿还要好一百倍的好媳妇。
真情故事之二:危难之时舍生忘死勇向前的外来务工人员陈文,现年20岁,渭南市临渭区人,杨陵李台村永安轮胎修理部修理工。2005年6月15日,一辆装有l5吨石油液化气的罐装车不慎撞上了陇海铁路西农路立交桥洞顶部,罐装车顶部三个安全阀全部被撞坏,导致罐内液化气大量泄露。拖车时需要降低车体高度,才能将槽车和桥涵顶部留出空隙。危急时刻,陈文两次自告奋勇下到桥底,排放槽车16个轮胎的气体,五次与泄漏的液化气槽车零距离接触。在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中,成功地完成了抢险指挥部交给的轮胎排气以及刹车解松任务,成为“6.15”排爆抢险英雄群体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
真情故事之三:自费万余元为家乡“科技扶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云立峰,现年83岁。云教授家乡在河南省武陟县小董乡。近几年,家乡发展的相对滞后成了云老师的一块心病,他认为,主要是当地干部缺乏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和技术。去年11月4日,十二届“农高会”前夕,他主动从自己有限的积蓄中拿出1万多元,邀请家乡干部群众一行八人来到杨凌,参观了农高会以及一些示范基地。临走时,云教授又为乡亲们购买了1000多元的农业科普图书,以一个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真情故事之四:43年义务送邮30多万件的杨陵区李台乡退休教师申克,现年65岁,已经做了43年“义务邮差”,他无偿送出30多万个邮件、包裹,惠及周围数平方公里的几个村庄。受惠于他的村民百姓赞不绝口。有人问及他是否曾想过放弃义务送邮时,他说他要送到走不动路为止。
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安宁说: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蕴藏着主人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更是科学发展、拼搏奋进中的农科城这片热土上“杨凌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报记者 孙文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