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市场报3月14日讯 近日,临泉县许多农民向本报投诉称,去年秋季他们用了临泉县化肥厂生产的复合肥后,造成数万亩小麦颗粒无收,损失严重。灾害发生后,临泉县化肥厂每亩只赔了50元钱,这与他们实际每亩所得到的收入相差甚远,对此,他们无法接受。
据临泉县关庙镇魏营村一位姓魏的村民介绍,去年秋季,他们在灌溉小麦时,用的是临泉县化肥厂生产的复合肥,造成小麦的根部开始“生锈”,大面积麦苗枯死,还有的种子长不出麦苗。看到自己辛勤耕种的麦田将要颗粒无收,他们欲哭无泪,一些受灾比较严重的农户将面临着没有粮食吃。该村民还告诉记者,往年他们耕种时所使用的都是临泉化肥厂生产的肥料,实在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故发生后,临泉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对小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是因农民所使用的复合肥原因造成的。随后,临泉化肥厂对受灾农户进行了赔偿,但每亩小麦的赔偿款和其实际收入相差甚远。他们村总共有100余亩小麦受灾,化肥厂每亩只赔偿了50元钱,正常情况下,每亩小麦平均可以收获800斤,按每斤0.65元计算的话,每亩地可收入520元钱。
临泉县化肥厂一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接到农民的投诉后,他们立即作了调查,经调查发现,包括河南在内受灾面积高达10万多亩。同时,有关部门也立即对小麦进行了随机抽查,但检验结果是他们厂所生产的复合肥的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本着安抚农民的原则,他们根据县里的要求对农民进行了补偿。补偿标准分为A、B、C三个标准。A类补偿的比较少,每亩地补偿金额为40元钱,B类的补偿标准为130元每亩,C类属于受灾最严重的,每亩地的补偿标准为230元,现已总共补偿了几千万元。
据了解,造成小麦受灾的原因可能有三种:第一可能是由于去年气候比较干燥和雨水较少造成的;第二可能是由于化肥原因造成的;第三可能和农民的耕作方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