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2002年8月,崔健发起以反对假唱为主旨的“真唱运动”。
有一段时间,有关王菲和李亚鹏的假新闻不断传出。
借用“假冒伪劣”这个说法,似乎可以把隐藏在娱乐圈里的“假”称为假“娱”伪“乐”。问题在于,假“娱”伪“乐”似乎远没有落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崔健轰轰烈烈的“真唱运动”,到头来,只是让假唱者对口型的技巧越来越熟练。
除了假唱,娱乐圈里还有更多的假是来无影去无踪的,满天飞的假新闻、层出不穷的抄袭风波……被骗得团团转的广大娱乐受众可以去哪里打假呢?
遇到假唱可要求退票
假唱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时不时有歌手被爆在哪台晚会上假唱对口型———不仅发生在小歌手身上,也发生在一些“大腕”身上;不仅出现在普通的文艺演出中,也出现在一些国家级的大型晚会上。
2002年8月,崔健发起以反对假唱为主旨的“真唱运动”,得到了许多音乐界人士的支持。但有一些歌手依然振振有词,称对口型是为了保证晚会效果;著名的乐队组合女子十二乐坊被媒体爆出演出并非现场演奏时,女子十二乐坊的解释是———调试12个成员的12支麦克风需要7个小时的时间,“一台晚会,哪个导演会给你这么长时间去做这件事情?”理由似乎充分,可观众的利益却被放在了一旁。
评:
假唱、假新闻与假货并无多大分别,但消费者买了假货尚可以有地方说理,遇着假唱大多只能自认倒霉。这一状况总算有了改变。2005年9月1日,保障演出市场中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新《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开始实施,《条例》中明文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消费者遇假唱,可要求退票,可向消委会投诉。
到底谁在抄袭谁?
一起“抄袭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2006年春晚刚过,一则《吉祥三宝》抄法国《蝴蝶》的报道掀起了大波澜,现在甚至传出法国导演要起诉的新闻———尽管央视新闻会客厅很早就播出了《吉祥三宝》1997年的家庭演唱片断,《蝴蝶》则是到2002年才拍摄的。
但这并不是眼下娱乐圈惟一的一起“抄袭”事件:周杰伦两首新歌《四面楚歌》和《发如雪》均被质疑有“抄袭”之嫌;又有人说,“花儿”乐队的专辑《我是你的罗密欧》和《花季王朝》中,共有13首歌曲涉嫌抄袭;湖南人赵豆豆也把“小品王”赵本山拉下了水,指责其在春晚上的小品《说事儿》那些令人叫好的“包袱”是抄袭……恐怕只有那些没有出名的作品才永远不会被牵扯进“抄袭”风波中。
评:
无论谁抄谁,都各有说法。问题在于,每每都是当一部作品成名后,各种抄袭指责才纷至沓来。听众们宁愿相信,法国《蝴蝶》和中国《吉祥三宝》这两首歌曲之所以能感动自己,不是因为两者如何相互的“抄袭”,而是歌曲中孩子们如天籁般的童声和长辈们慈爱的温情,打动了爱的心弦。
欺骗大众的假新闻
娱乐假新闻之多,从媒体上常见的“某某明星否认……”式的报道标题就能看出———它从反面凸显了娱乐假新闻之滥。
去年,一个比较搞笑的例子是所谓“王菲李亚鹏已赴欧洲注册结婚”,在这则“新闻”出台的同时,王菲李亚鹏却出现在北京街头;有的假新闻却实在是有些无耻了———前年,网上竟然爆出“著名演员李雪健病故”的消息,随后这则充满谎言的消息被不少不负责任的媒体转载,而且越闹越大,逼得李雪健现身来证明自己“还活着”。
需要指出的,有的假新闻则是明星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先是引起人们的注意,然后再一脸严肃地出来“辟谣”,一来二去,反而保证了自己在媒体上足够的“上镜率”。
评:
谎言即使能取得一时的效果,但一旦被戳穿,其杀伤力将成倍增长。那些散布娱乐假新闻的人会为人们所鄙视,而满口谎言的明星,面对越来越理智的大众,谎话还能说到什么时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