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顾盈华王婧)搬进新公寓两年了,可小蔡对左邻右舍一无所知,每天回家,关上房门,只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其实,我很怀念以前弄堂里‘邻里一家亲’的情形,出门时不用锁门,下雨了街坊也会帮忙收衣服;新社区里,大家交流的机会、场所实在太少了!”小蔡说。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遐龄把这个问题带到了今年两会上。谢遐龄说,年轻人喜欢去酒吧,在年轻人聚集的社区,就可以开设酒吧等娱乐场所。这样,他们下班就可以在家门口的酒吧和邻居聚会、交流感情,也不用开车到很远的地方、甚至在网上呼朋引伴了。
谢遐龄表示,目前的社区内虽然都有一些健身设施,但参与频率较高的是老年人,而不见年轻人的踪影,其实,青年不是没有对社区公共设备的需求,而是现有的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