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目前,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以及12家股份商业银行都全力以赴地介入到信用卡业务中来,信用卡业务呈现“井喷式”的高速增长态势。
2002年开始,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台湾)的一副总裁成为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此后,该行开始了一轮信用卡的营销大战,从免年费、申请送赠品到联名卡、刷卡送礼、消费积分,甚至一度还推出过刷卡消费返还现金。台湾信用卡市场上的各种营销手段已经被该行应用得淋漓尽致。
信用卡营销代理公司随后遍地开花,也使得之前申请信用卡极为复杂的程序变得异常简单,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也是各商业银行拉开信用卡大战序幕的标志。
2005年,另一银行信用卡中心CEO迅速把该行的信用卡发卡拓展到全国主要城市。在最近该行推出的促销活动中,更是不惜血本。而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位居中国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显赫位置的重量级人物,都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招数”也几乎都是以前的“翻版”。从台湾移植过来的委外营销模式在中国内地落地生根不超过10年时间,但逐步呈现的却不再是简单的市场问题,诈骗、出卖客户信息等都已经偏离了信用卡委外营销的行业初衷。2005年9月13日,麦肯锡公布了《2005年中国信用卡市场调研报告》,提出了风险预警,称中国发卡商将面临无法盈利的可能性。因为“中国目前的商户回佣率与欧美相比低30%-50%,并且仍然面临着下降的压力。以宁波为例,在发卡商和商家对峙长达半年后,信用卡发卡商最终同意从2005年起调低回佣率,酒店和餐饮业务回佣率从2004年的3%降至2.2%,零售业则从0.8%下调至0.5%。类似这样的发卡商与商户之间的冲突,在上海和深圳等地也发生过。与此同时,随着信用卡用户平均持卡数的持续增长,主卡平均消费量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20%,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信用卡业务目前无利可图。发卡商为了吸引信用卡用户而授予持卡人过高的信用额度,不仅产生了不必要的资本成本,更显著增加了风险。”
一位专家不无忧虑地表示,在中国,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信用卡将成为金融业未来的另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的意义是双重的。对银行来说,它扩大了本身业务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坏账的风险;对个人来说,它方便了人们消费的同时,也增大了个人财富错觉,孕育着家庭债务危机。
(本报综合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