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家住天桥的刘女士看到一张出售鸭脖子的小广告,就按照上面的电话订购了两袋,谁知10岁的儿子吃完这“美味”的鸭脖子后上吐下泻地就进了医院,看着受罪的儿子,刘女士拨打了城管举报热线。昨天,宣武城管、公安和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合行动端掉了这个制作贩卖劣质鸭脖子的黑窝点。
昨天中午,经周密部署,笔者同执法人员出现在天桥永安路北三楼北面的一个加工制作鸭脖子的小窝棚附近,这个用木板搭成的约10平方米的小窝棚里一片狼藉:用木板搭了一个大炕,占去了屋子的一半;被子、内裤、袜子散在床头;靠近大炕的左侧还有一个大冰柜,里面塞满了鸭腿鸭肝鸭血鸭肠等,地上的几个塑料盆里分别泡着藕片、海带和豆皮儿;藕片很白,飘散着刺鼻的气味;外面有两个直径约80厘米的大炉子,上面架着两口大锅,咕嘟咕嘟地煮着鸭脖子和鸭头,里面的两男一女显然被执法人员的到来吓蒙了。
经过调查,这3个人是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一个亲戚,3人都没有健康证、卫生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他们加工制作鸭脖子鸭头已经3个多月了,靠发名片送货,一般送给个体饭馆、小超市和集贸市场,每天要煮两桶50多公斤。执法人员发现这里的“鸭脖子”之所以香辣、多肉、易熟,全是添加剂的“功劳”,在加工现场执法人员发现了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多数是防腐的,还有一种根本没有中文标识的添加剂。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为了自己的健康,千万不要购买这种来路不明的劣质食品,更不能轻信“名片”的花言巧语,吃这种送货上门的“美味佳肴”。夏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