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志贤
一些高校教师参与考研辅导班教学,加剧了考研辅导市场的混战局面。一名高校教师分析说,教育部门有关规定管不了社会培训机构,也没管住在职高校教师;教育部门对教师参与社会办考研辅导班用了“不应”这个词,实际上是为教师到社会办的辅导班“走穴”“开了一条门缝”。
考研辅导市场竞争的焦点是知名教师。一名曾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办过考研培训班的人士介绍,以高额授课费聘请名师是各考研辅导班的通用办法,收取学生的听课费中,至少有三分之一被授课教师拿走。
2000年以来,随着竞争加剧,培训班授课费直线上升,半天授课费至少2000元,一些有名气的教授一张口就要5万元、10万元“独家授课费”,有的甚至要求按听课人数分成。
一些正规的辅导班靠对名师自觉的尊重和辅导班自身的规范来运作。而相当多考研辅导班是以高额回报为条件聘请名师,三四个小时就能收入过万元,而一些所谓“泰斗”级的老师除课酬外还要按人头参与分成,年薪几百万元根本不算稀奇,经常是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讲课。
“名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名师”因授课效果不理想,会逐渐被淘汰。当老名师退出、新名师又聘不到的时候,一些考研辅导班便使用非法手段控制名师,于是有了教授被打、被设局陷害等故事。就在芦云鹏被捕之后,一些老师仍慑于他的淫威而不得不继续给他的辅导班上课。
河南某大学一名教师说,芦云鹏等以暴力手段争夺名师,虽给高校教师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但并未阻挡高校教师为各辅导机构授课的脚步,有的教师外出上课时甚至带上了“保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