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15日讯 “昨天,我又从电视上看到西部的孩子因为穷上不了学,他们渴盼上学的眼神老在我脑子里晃悠,这1000元钱你务必收下!”
“可是,您的家庭也不富裕,还有患病在床的女儿,您去年已经捐了2000元钱了。 ”
“收下吧,眼前的困难可以挺过去,可孩子们上学不能等!”
……
最后,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张义用双手接过她手中的钱,对这个弱小身影再熟悉不过的传达室孟大爷,双眼也潮湿了。这是在“3·5学雷锋日”,发生在希望工程办公室的一幕。
这位捐款人叫王弄箫,今年75岁,从一头秀发到白发苍苍,50多年的历程她一路走来,所有心思都与红领巾紧紧拴在了一起。昨日,记者走进了这位老人家中,感受到的是一位志愿者心灵的“涅槃”。
王弄箫1951年走上小学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岗位,1991年从烟台市青少年宫副主任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她又先后担任南山路小学、胜利路小学等多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在王弄箫的经历中,“红领巾”、“志愿者”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还没有‘志愿者’这一叫法,不过毛主席在1955年接见我们的时候,告诉我们为少年儿童服务是党员的责任!雷锋同志是我们的榜样。另外,我们在给孩子服务的时候也收获了他们的爱心,心灵得到了升华。”王弄箫说。
“王老师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可是眼下像王老师这样的已经很少了。”华侨小学大队辅导员杨雪飞感慨地说,“王老师每年都自费订阅《中国少年报》、《中国少先队活动》和《辅导员》杂志,给我们班主任和辅导员每人一本。今年开学前,她又顶住身体的病痛,为我们写了少先队工作计划提示,精心设计了十个活动方案、数十个要点、上百条提示。她为此付出的心血,只有了解她的人才知道!现场的老师都哭了。”
“去年元旦,王老师拿来1000元钱,让我们奖励贫困学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收这笔钱,可是最后还是拗不过王老师,我们只好留下来作为‘奖励基金’”杨雪飞介绍说。不仅如此,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资料显示,从1996年开始,王弄箫每年都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一两千元捐给希望工程。
在华侨小学四年级二班,孩子们为亲爱的王奶奶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她的脸上漾起了满足的笑容。“50多年来,关爱孩子,从一个教师的使命到一个志愿者的责任,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的心灵得到了涤荡,我也时刻被孩子们感动着,这就是心灵的升华吧。”记者刘新国 报道
寻找身边的“雷锋”
移动用户发送到0853260238
联通用户发送到85670238
小灵通用户发送到18567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