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生命第一,生命不容“补偿”,海口现行120急救机制已暴露出严重的弊端。这种垄断是对需要急救患者生命的不负责任,是对需急救病人身体健康权的亵渎。“这种现象全国罕见”,一位医疗界人士表示,“这是现行医疗体制和某些特殊权利结合制造出的怪胎”。
3月14日,海口有关方面正在对“3·13重大交通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处理善后事宜。而对3月13日重大车祸发生后,120急救中心在救急、救近及救援能力方面出现的弊端,再次引起了市民的质疑和不解。
舍近求远引起市民质疑
13日下午4时许,海口西环线发生一起4人死亡,五、六十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4时04分,海口120急救中心就接到了群众的急救电话。按照国家公共卫生急救工作有关救急、救近和救助能力等原则,120急救中心应该立即调派离事发现场最近的省人民医院救护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急救。然而事发后,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并没有得到调派指令,反而是离事发现场比省人民医院路程远4、5倍之多的海口市急救中心,调派了3辆救护车赶赴现场。而在事发半个小时之后,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才接到海口市120急救中心的电话,要求前去增援。
海口120急救中心在统一调派、指挥方面存在弊端,引起了众多民众的质疑。
120急救资源遭垄断
针对民众反映的问题,记者14日上午对此事进行了调查采访。
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称,13日下午4时45分许,该中心才接到海口120急救中心要求增援的电话,立刻派出了2辆救护车赶往现场。海医附院称13日下午4时38分,接到海口120急救中心电话,派出4辆救护车赶往现场。农垦医院和琼山医院称,13日下午4时50分许,接到海口120急救中心电话,派出多辆救护车赶往现场。
而相比之后,除琼山人民医院外,其它几家距离事发现场,都比海口市人民医院近许多。但这些医院接到120急救中心的电话时,已是海口市急救中心出动救助人员半小时之后。
“急救应该本着救近、救急的原则,农垦医院和省人民医院最近,按理说应该最先得到通知赶到现场抢救,现在拨打120电话,都打到了设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的海口120急救中心,自然每次都是海口市人民医院派人去救治了——尽管这违背了救急、救近的原则。”某医院一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来我们的救护车比另一家医院派出的救护车要先赶到现场,但现场指挥的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负责人却让那家医院的救护车运装伤者,最后我们的救护车只好空车而返。”省人民医院一位参加“3·13重大交通事故”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在电话里这样对记者说道。“我们派出了3辆救护车,也是一名伤员都没有接收到。”农垦医院一工作人员也这样对记者说。
而14日上午,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情况说,海口市急救中心13日下午在西环线事故现场,接收了42名受伤人员,均送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其它医院的救护车赶到增援后,现场只有7名轻伤员,被海医附院接走。救护车辆和人员便留在现场待命。后来海医附院和琼山人民医院又从荣山卫生院转接走了11名轻伤员。
患者生命不容“补偿”
2005年11月2日,新华社发布《海口120遭遇独家垄断》的电讯。而在更早的2001年9月,新华社就发布新闻《海口120急救号码竟被一家医院独占多年》:“多年以来,海口120急救号码被海口市人民医院一家独占,造成医院和患者的强烈不满。尽管有医疗专家多次提出意见和建议,但至今仍然未能改变。包括本报在内的海南多家媒体,也就海口120急救存在的问题,先后进行过多次报道,但风移云转,涛声依旧,海口急救中心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改变。”
3月14日上午,记者就海口120遭独家垄断、难以实现救近等问题,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
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黄晓辉副主任对记者说,公共卫生急救工作应遵循两大原则,一是救急、救近、和救援能力。二是行政实行属地化管理。但目前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尚处于过渡时期,工作还没有理顺,原因是其它医院没有120急救政府补偿金,政府对120急救工作投资不足。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设立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后,为了对其进行补偿,就将伤员接运到海口市人民医院,因此海口120急救没有实现分区规划。
黄副主任还说,海口市政府拨款1800万元,准备设立新的120急救中心,到时将完全脱离海口市人民医院,并在海口分区设立8个点,120急救中心接报后,将按照就近原则指派所属区域的医院前去急救。
当记者询问海口市新的120急救中心何时才能建成时,黄主任称他也不知道具体时间,但相信会建成。
本报记者 云川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