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浦东开发,准备写书
本报记者袁飞发自北京
从国务院新闻办主任退下来后,一个月作六场报告已经成了赵启正的家常便饭。针对不同职业听众,赵启正调整不同的演讲主题。“大家对我的报告都很欢迎。”赵启正平静地说。
从以前每天批公文到现在每天准备演讲,赵启正觉得日子没有太大变化。在人大新闻学院不开具体的课程。“我去上课了,其他老师不是没课上了吗?”赵启正诙谐地说,“我现在只作演讲,开讲座,就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这个话题发表演说。”
除了处理日常教学工作外,读书是赵启正生活的重要内容。“我的爱好除了看书还是看书,看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有时间还打打网球,游泳,散散步。
在成功企业中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在赵启正身上也得到充分展现。记者拿出笔来请他为他的《向世界说明中国》签名时,赵启正笑着说:“你的太细,我有签名笔。”在日常的读书中,他最喜欢读哲学书籍。在赵启正的书单中,尼采、笛卡儿、苏格拉底等悉数不漏。“老人都喜欢哲学。”赵启正笑道。
阅读当日报纸,上网看当天时政要闻,看《参考消息》,看秘书送上来的各种简报和自己的书,写一些文稿是他每天必修的功课。赵启正毫不忌讳自己的“私生活”。
“您用博客吗?”记者问他,并继而向他推销,“博客能让人很快知道你每天的想法,快速传递你的思想。”不料,赵启正欣然接受道:“这是个新事物,我接受你的建议,一定开一个。”
除了看书,继续写书是赵启正考虑的事情。
“我正在回顾浦东开发过程的体会,时机成熟会把它写出来。”这位“浦东赵”的怀旧情结溢于言表。
这位最早的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正在抚今追昔。2005年6月,浦东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赵启正感叹说,改革先行权对浦东来说很珍贵。上个世纪90年代确定浦东为改革先行者,那是初期阶段,现在处于发展阶段。“浦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什么样的带头作用是一个崭新的话题,需要认真思考。”
“严格地或不严格地说,都差不多,‘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种发布信息、阐述立场的机制。同时,一个国家的发言人又必须是一个比较全面发展的公民,一位能为多数同胞和外国人接受的朋友,在我看来,启正同志是上述两者的理想结合。”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给赵启正写新书序言时这样评价道。
临别前,记者问了一句:“可以打你手机吗?”“手机费很贵,你给我发短信吧,回上海我马上换上海的手机号。”赵启正哈哈一笑,说完塞给记者一个大橘子,“一起共进午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