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市场报3月15日讯 本报连日来对上海《新民周刊》刊登的“小偷村”事件提出连续质疑报道,引起省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昨晚10时许,安庆籍知名学者汪军从加拿大多伦多给本报打来专电,就该周刊有关报道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电话中,汪军就此事件向本报介绍了他曾经向《新民周刊》主编丁先生和采写枞阳“小偷村”一稿的记者杨江进行的对话。
汪军说,他通过网民公布的《新民周刊》电话,找到了枞阳“小偷村”一稿作者杨江本人,在了解这篇文章的消息来源和有关采写情况时,杨江坦率地说是和他人一起策划的,而获得所谓的“小偷村”的信息则是看到了《法制日报》的一篇小报道,题目大意是皖南枞阳小山村发现盗窃团伙。当他向杨江了解为什么将皖南枞阳小山村变成了皖北安庆市枞阳县,盗窃团伙变成了遍地开花的“小偷村”时,杨江沉默了一会儿说,这篇文章的策划和定稿都是集体决定的,他个人负不了这个责任。最后,汪军又问杨江就此事的歪曲报道准不准备道歉时,杨江说这个不是他能决定的,要主编定,他本人是苏北的,他很理解安徽人对这篇文章的反应。
其后,汪军又拨通了该周刊丁主编电话,讲到关于周刊原文里有关于海教授的言词缺乏客观公正时,丁主编说,对于这些新情况他并不了解,需要进一步核实。当汪军指出杨江所写的报道严重失实,故意模仿“宫小村”的叙述风格和叙述内容,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时,丁主编矢口否认,他说:“自己的家属也是安徽人,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当初和于海策划是把它当作一个社会学问题挖掘,并非新闻报道。”
汪军情真意切地说:“我一直自信地认为,在国外,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自豪的;在国内,作为一个安庆人是自豪的。而且这两者相辅相成,爱国家必然爱家乡,爱家乡也必然导致爱国家,这是一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感情,对中国人来说,侮辱他的家乡无异是毁其根本,伤其自尊。我的家乡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也是近代开埠比较早的口岸城市,经济和文化一直良性发展,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比如枞阳高帮,挖掘了绍兴中国轻纺城百分之八十的棉布批发市场。所以,当身在加拿大的我刚打开电脑便看到铺天盖地的‘安庆、皖北、小偷村’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随后汪军又说,当天他和杨江及周刊丁主编通完电话时,多伦多已是深夜,他坐在床上觉得身心俱疲,后来就开始流泪,为了家乡那块土地上朴实善良的人民,为他们的无妄之灾,为他们未经法律判决而获得的“罪名”!最后,汪军还表示,对于安徽媒体的有关报道,他将会继续关注,同时对省内近期的报道给予充分肯定,称赞安徽的媒体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汪军简介
1968年8月生于桐城市练潭镇太平村。1988年,汪军从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庆市政协文史编辑部工作。1989年,汪军先后在国内报刊及美国《世界日报》等连续撰文推介皖江文化。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汪军的第一部专著《我在皖江的日子》;2001年时代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他10万多字的《晚清安徽巡抚邓华熙史略》。因其在皖江文化研究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汪军先后受邀担当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皖江文化中心主任、安徽大学儒学研究中心兼职教师等社会职务。现担任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2004年汪军应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之邀,任《文都桐城》节目特邀现场嘉宾,目前一直旅居加拿大多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