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灵市中心一幢古宅的灰墙上,有人用油漆喷上了“不要高速火车”的字样———许多都灵人反对修建横穿阿尔卑斯山、连接都灵和法国里昂的“欧洲之星”高速火车,担心火车会破坏阿尔卑斯山的生态环境。涂鸦者用极不环保的方式呼吁环保。
记者由此又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都灵冬奥会新闻中心大门前始终没有出现环保志愿者示威的身影。
记得8年前的长野冬奥会期间,当地一些环保志愿者经常在新闻中心活动,或激情讲演,或散发传单———抗议赛会组委会毁林建造滑雪场。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和1994年利勒哈梅尔冬奥会亦如此,直到赛会结束,有关该不该毁林建造滑雪场之争仍在继续。
而此届冬奥会竟如此消停,说明在环保方面有所建树,难怪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执行主席克劳斯·特普费尔,对都灵冬奥会组委会采取的既环保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予以高度赞扬呢!
大力改善城市环境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与都灵冬奥会组委会,曾在2003年6月签署了一项有关环境保护的议定书。欧盟委员会还向都灵冬奥会组委会提供5万欧元,用于“欧盟环保标志”的推广,组委会则通过颁发“绿色”标志的方式,鼓励企业使用环保产品。
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在筹办之初就将目标定为:将其办成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绿色标准的体育赛事。因此,环保工作就成为中心工作之一。为此,组委会特邀联合国环境保护署负责人前往都灵。在都灵冬奥会的颁奖广场设立了信息指示牌,以表明采取环保行动的决心。
都灵市政府制定了高水准的环保目标,使得2006都灵冬奥会成为第一个获得ISO14001环保认证的运动会。都灵冬奥会组委会还引进了欧盟的“主动/自愿环保管理体系”,来管理29个奥运会室内外场馆的建设工地和运转。
当地民间环保组织对市政府的环境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参加听证会、投诉和诉讼等多种途径监督政府改善的措施和效果,有效地保证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公民充分享受环境权益。
都灵市政府从2001年开始投入巨资进行城市环境改造,大幅度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绿地,目前已经达到人均19平方米。在场馆建设规划上,都灵市政府尽量利用原有建筑及设施进行改造,以节约资金,少占用绿地。为了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都灵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更换低排放汽车、采用清洁燃料和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建筑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率由20%提高到了80%以上。周末所有私家车不能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以缓解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在15所学校推广使用太阳能,成为当地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
为期16天的都灵冬奥会将会向大气中排放10万吨的二氧化碳,但组委会将通过支持一些森林、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对此予以补偿。本次冬奥会的赞助商麦当劳和可口可乐公司已承诺:提供饮料的饮水机将使用较为环保的二氧化碳作为冷冻剂,取代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氯氟化碳和氢氟碳化合物。此外,废物处理计划将对冬奥会期间产生的有机和其它干燥的废物中的68%%进行再生处理,而剩余的32%%废物将被转化为燃料,从而确保送往垃圾场的废物为零。
各个细节透着环保
在都灵冬奥会期间,一些新型公交车行驶在大街小巷。从外表上看,该车除了车厢超长之外,与其它车辆无二致。然而,它们却是意大利全国第一批利用氢能作动力的新型环保公交车,这是都灵冬奥会组委会为宣传“绿色冬奥”而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介绍,这批环保公交车的运营还处于试验阶段,周一至周六每天从12时至17时共运行5个小时,途经线路将穿行都灵市中心的主要街道和广场,每次票价为0.9欧元。车辆设计最高时速为60公里,可以载客72人,车上有21个座位。
这批环保公交车的试验运营得到了都灵市政府、意大利国家新能源和开发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部以及皮埃蒙特大区政府的支持。据报道,在此之前,这辆氢能环保公交车已在都灵市内空车行驶了5000公里,运行状况良好。
都灵市政府投入巨资更换环保汽车,以减少市内汽车的尾气排放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在都灵市内使用的新型环保汽车中,有222辆天然气公交车和23辆电动公共汽车,其中天然气公交车的拥有量居意大利全国之首。
主新闻中心和各个分新闻中心堪称环保样板,每个细节都透着“绿色冬奥”的光芒。
为上千名记者提供的电脑桌,都是由无害化工材料制成的,丝毫没有异样气味。分布在各个角落的垃圾桶全部是用纸板制造,一律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垃圾完全实行环保和无污染处理。20%的垃圾要回收,剩余的变成了环保绿色肥料。室内照明设备包括卫生间,全部采用声控和红外控制。人来了,灯就为你而亮,人一走,灯就自动熄灭了。所有卫生间几乎都没有配备干手机,也没有擦手的纸巾,而是采用无纺布,消毒后还可以再用。
场馆建设环保第一
比赛场馆和奥运村亦如此。一些场馆的维修和改建,采用的都是环保石质和木质材料。场馆内外的广告牌、宣传海报和护栏,都是用可以回收的材料做成的。
在都灵冬奥会帕拉维拉体育馆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尊滑冰鞋的巨型雕塑,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据介绍,这个巨型雕塑采用的是无害泡沫材料,外部涂上黄泥再加上一层染料而制成的。制作费用不多,还无污染,堪称一举两得。
奥运村条件与设施均为一流,每个房间都有落地窗,采光条件十分好。房间内电视、空调、大衣柜和写字台等一应俱全,选手们住在那里感觉很舒适。引人注目的是,奥运村是按照生物建筑学方法设计的,配有使用光电电池和电板的照明光源、区域供暖网络和太阳能空调系统,可节省60%%的能源和减少60%%的污染。
都灵冬奥会一共有29个比赛场馆,其中大部分为滑雪比赛场地。如何少砍林子而建成一流滑雪场,东道主在这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功夫。都灵冬奥会组织者因事先与有关环保机构以及赛地周围的居民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彼此通力合作,所以至今在环保方面没遭到非议。
更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滑雪场均紧靠一个村镇,这些村镇管理着这些滑雪场,使之日常化和正规化。在筹备此届冬奥会期间,这些滑雪场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扩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环保纳入首位。
例如,承办高山滑雪比赛的塞斯特雷·科里滑雪场,其大回转线路是世界上最具技术性的线路之一,场地上半部分相当陡峭,广阔的空地和坡度的起伏变化以确保壮观的表演。在一段“人造”平坦的延伸之后,到达一段森林地带,然后线路变得更加陡峭和艰难。
都灵冬奥会组委会在设计这条线路时,尽量避开森林地带,尽量少砍伐林子。实践证明,这条线路既考虑到了环保问题,也达到了比赛标准。
帕拉杰拉托跳台滑雪场是都灵冬奥会的一个环保杰作。组织者考察发现那是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的理想场地,但为了修建跳台和雪道,他们不得不砍伐一片森林。
毁林行为虽然破坏了环境,但那里却免费获得一座标准滑雪场。那里体力充沛、但体育活动极其贫乏的人们,因此有了一个高档次的运动场所,他们还可以借此来大力发展旅游度假等无烟产业。冬奥会组织者为了补偿毁林行为,还在帕拉杰拉托一处荒山秃岭种植了一大片树林。
另外,都灵冬奥会组委会还在那里专门设计建造了可调式滑雪跳台,既注重了环保又保持了当地风貌,这个措施都非常成功。
在冬奥会准备期间,组委会对于自身负责的38项采购,实施了一项绿色采购计划,使得这些采购项目完全符合ISO14001或者世界知名环境认证组织的认证要求。所有的冬奥会赞助商被强制要求参与这项计划并使赞助产品符合标准。如,跳台滑雪场的护栏由一种环保板材制成,可以保护运动员免受山坡侧风的袭击。这种透明的防紫外线且极为坚固的碳酸聚酯材料制成的护栏,也同时保证了观众一览无遗地观看滑雪运动员表演。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前不久结束的都灵冬奥会环保措施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保护环境方面的光荣典范。
诚然,都灵冬奥会堪称世界体育史上真正的“绿色”冬奥会。
(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