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伴随着中小学开学,各大医院和眼镜商店都会迎来一轮繁忙的配镜高峰,但是与此同时由配镜所引发的消费纠纷也“水涨船高”,据报道,仅2005年第三季度哈尔滨市消费者协会就接到眼镜投诉近60件,比上年同期增长近6倍。
价格让人看不懂
眼镜镜架、镜片名目繁多。钛金属镜架、记忆金属镜架,防辐射、防紫外线镜片,球面、非球面镜片……各种名堂的眼镜自然是不便宜,镜架从几十元到上千元,这让初次配眼镜的消费者不禁咋舌。
眼镜打折活动常年搞。无论什么季节,服务员都会给顾客“最优惠”的折扣或是向顾客推荐“配镜套餐”,这个价格可能是价签上标注的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记者调查了哈市五家眼镜商店,基本上都获得了5折左右的报价,在道里区的一家眼镜商店一副标价480元的眼镜架,240元就可以买下,售货员表示价格上还可以向经理申请再降一点。面对如此“优惠”的价格,消费者自然很难“招架”。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目前哈市各家眼镜商店只销售各自独家代理品牌的眼镜架和镜片,面对新鲜陌生的眼镜品牌,消费者根本无法作出准确的比较,自然很难做到明白消费。
验光好似雾里看花
大多消费者都会图方便选择在眼睛店里买镜、验光、配镜“一条龙”的服务。去年6月哈市市民孙先生在哈市某眼镜商店花了六百多元钱配了一副眼镜,但是眼镜刚用了一天孙先生明显感觉到头晕、眼睛不舒服。孙先生去眼镜商店询问,售货员告诉他多戴几天就好了。哪知戴了几天后头晕的症状更加厉害了。孙先生去医院一查,发现这眼镜的度数与自己眼睛的实际度数竟然差了四十多度。不仅如此,孙先生还发现眼镜商店制作的这副眼镜的实际度数居然和眼镜商店当初给自己验出的度数也差了二十多度,这让孙先生非常气愤,他说:“如果度数验错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的话,那制作上出了问题就是经营者责任心的问题了。”
眼科医生:验光、配镜应是医疗行为
医学专家认为,对于眼镜商店来说,验光、配镜是一个商业行为,而对于医院来说验光、配镜却是一个医疗行为,这种差异造成了目前眼镜商店与医院的视光学部门在眼镜的验、配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首先,验配程序不同,在医院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诊断,然后才能进行验光;其次,医院对特定的患者要采取散瞳验光的方法进行验光。由于人眼的调节力很强,所以屈光度不能只以静态的数值为标准,医生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使患者的瞳孔扩大、睫状肌麻痹,调节肌暂时失去调节能力,从而能客观准确地测出屈光度数。不散瞳直接验光验出来的数值通常会和实际数值有很大的误差,一般来说18岁以下的青少年、第一次配镜的患者以及进行复查的病人都应该通过散瞳的方法进行验光,而眼镜商店由于没有处方权,所以不能使用散瞳药物进行散瞳验光。除此之外,医生还将通过测量和调节两眼的平衡和瞳孔距离,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为患者确定配镜方案。
消费者舍本求末
记者采访期间正赶上各中小学校开学,各家眼镜商店挤进了大量配镜的中小学生。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很多选购眼镜的消费者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选购眼镜架,却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在验光上。至于验光、配镜的仪器是否合格,验光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更是很少考虑。一位眼科医生对记者说:“我们对于一副好的眼镜有三个要求,即让患者看得清楚、戴得舒服、用得持久,最后才是样式是否美观的问题,但现在很多人本末倒置了,这让我们很担心。”
目前哈市配镜业从价格到质量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一方面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同时也需要消费者理性消费、科学消费。(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