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昨天说了,要立法解决起名使用冷僻字问题,也就是说,大约在以后人的姓名不准很冷僻。公安部是这样说的,说一代证不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制作的,所以遇到了公民的姓名、住址有冷僻字的可以解决。现在不行了,采用网络传输以后,字库里没有的字,计算机就打不出来,公民就领不到身份证。 公安部还举例说,像日本规定只能在多少字范围内起名,所以大家看到日本人的名字都差不多,不能随便起名。这个例子告诉人们,这是和国际惯例接轨的。
我的名字太俗了,全是字库里能敲出的字,嘿嘿。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公安部领导的解释,笨理合计,科技越来越发展了,这起名的范围怎么还越来越窄了?我就不相信,为什么我们的字库偏就差那么几万个生僻的字就剥夺我们的姓名权?
姓名里有生僻字,再生僻它也是中国的汉字。虽然生僻,但不涉及侵犯他人的内容就应该得到尊重。如果国家的语言文字大法没有规定说废止某某字,就应该允许用来取名。生僻字的姓名确实可能在社会生活当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麻烦,可是架不住人家喜欢这样的名字,作为为公众服务的公安机关,有克服困难继续在字库里增加冷僻字的理由,没有不让老百姓取名的理由。至于住址里的冷僻字,那倒可以改,小意思。而姓名里的,实在不好因为字库的问题让人改名或者今后的孩子不让取这样的名字。
冷僻字有不方便的地方,但也是有好处的。中国的汉字多,一般人认不全,但如果是周围人名中有这样的不认识的字,还帮助周围的人“扫盲”呢。
以字库的理由,还要立法,事情有点搞大了。以现在的科技,加上几万个冷僻字真有那么难吗?比“神六”上天还难?不会吧。况且,丰富我们的字库对中华文化的保留也算是做贡献了,如果一个国家所用的字数越来越少,对于文化来说,还真不是啥好事情。
服务型公权部门的核心是服务,而不是想办法给服务打折。丰富几万个冷僻字,总比让几十万几百万的人改名还费劲吧。退一步说,即使很费劲,应该为公众解决的事情也应该想办法解决。况且,这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首席评论员万应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