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陈志刚 刘松茯 李兴盛
刚刚建成的关道衙门,周边的商铺价值飙升,而历史专家说它只不过是一个“假古董”;“欧罗巴”顾客涌来,投资不菲,又要在市政府广场修建一个商贸城,建筑专家却认为它们与中央大街文化韵味极为不协调,甚至在破坏这一地域的文化肌理。 一个个城市文化个体不是被拆掉改为商用,就是任其风霜剥蚀,再不就是拆掉仿制,历史文化命脉在一点点被割断。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命脉,没有了命脉的城市,也就没有生气。
陈志刚
(哈尔滨市旅游局市场促进联络处处长)
核心观点:城市有了特色,有了文化特色,才能引来游人。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留对城市的记忆,也是在保护一笔财富。
目前,哈尔滨市旅游是以冰雪旅游为龙头,欧陆风情、生态游为两翼,边境旅游为延伸。冰雪旅游哈尔滨已有了浓厚的文化特色。现在“欧陆风情”游主要展现给游人的是中央大街,以及索非亚教堂等。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老妇儿商店等,这些都体现出当时本地域的浓厚文化风情,而且建筑风格也各有特色,这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命脉。现在中央大街两侧的辅街也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造建设,力保和中央大街风格一致。在国外一些城市中,往往是那些有历史文化名气的老旅馆、老咖啡馆,商业价值要超过新建的豪华宾馆,而一些游客往往选择这些老旅馆、老咖啡馆消费,因为享受的就是其文化特色的东西。
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这两年,太阳岛经过建设恢复到往日的图景中,受到众多游人和旅游专家的肯定,我们的旅游文化景点建设既要保留历史的东西,又要建设精品景点,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多建造城市文化精品,将这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传下去,也让游人把龙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刘松茯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核心观点:在当今社会中,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相冲突的时候,遭到扼杀的往往是文化。其实,协调好了,两者不应存在矛盾:有了历史才有文化,有了文化才有人气儿,有了人气儿,才有商机,而商机多了,经济就会发展起来。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近年来,本埠把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甚至一些一类保护建筑都拆了,历史文化命脉在遭破坏。原先中央大街两侧的楼层高低差不多,而现在辅街高层建筑的增多,中央大街的街宽视觉上变得狭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而今年还要在附近增加一处商贸楼,如果这样下去,这一地段的文化脉络将失去特色,这一地域的文化肌理也受到了破坏。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现在还将一些原汁原味的文化建筑拆掉,进行仿制,变得不伦不类。一些仿制的地方,还花大价钱从外地买回一些仿古桌椅,充当那个时代的东西,而真正的东西却毁掉了,“关道衙门”也是个假古董。其实,我们在保护历史文化命脉时有法不依,完全是经济利益高于文化价值。
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城市文化建设非常重视,这些国家也曾一度破坏性地毁掉过一些建筑、历史文化遗迹等,但是很快从中清醒起来。完全依法保护这些历史命脉,甚至成立了“文化遗址首席执行官”,执行官对管辖的老建筑有绝对权力,只有他签字,才能对文化遗址进行改动。
为什么今天许多人仍然喜欢去朝拜中世纪的城镇,热衷于去看那些古城堡、古遗址,主要是在于能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我们哈尔滨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能有多少东西和这个名称相符呢。
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并不矛盾,有历史才能有文化,有了文化才能有人气儿,有了人气儿,就有了商机,而商机意味着经济发展,这个具有科学价值规律的链条不能遭到破坏,一旦有哪个环节断裂了,这个链条也就失去了平衡了。“秋林商业圈”虽是店铺林立,但是缺少历史文化内涵,状况又如何呢?
现在杭州的建设就本着“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经济和文化达到“双赢”。“十一五”规划中,我省也制定了这方面的政策,真希望实际运用中,能够依规划办事,依法办事。让后人看到的更多的也是我们传承下去的一个个历史文化精品。
李兴盛
(黑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核心观点:延续城市历史文化命脉人物是灵魂,要建设边疆文化大省,创建旅游文化名城,应该充分挖掘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名人。
黑龙江虽然地处边陲,但从汉代开始,一些客籍历史名人就因各种原因陆续到过黑龙江,还有的在哈尔滨进行过各种历史活动,演绎着城市的历史,应该说,这是极其难得的一笔历史文化宝藏,也是我们城市延续发展下来的丰厚文化命脉。每个名人都有一段故事,如果能够挖掘出来,对传承黑龙江的历史文化命脉将有着积极的作用。宋徽宗、宋钦宗不必说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也曾被流放到今天的海林,如果认真寻找,郑的很多史料都可能找到,也会开发成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吴兆骞、平定“三藩之乱”立有殊勋后贬到黑龙江的绥远将军蔡毓荣,还有很多抗清名将等等,我们总是在追求一些浮夸的东西,而实际上,这些对黑龙江有影响的人物往往被忽略了,这都是丰厚的文化历史命脉,和那些知名的建筑没有差别。
我们应该在建设旅游文化名城的时候,对在黑龙江历史上有一定名气的人物进行充分利用,建立一座纪念馆,介绍这些人物,让更多的人通过他们来了解黑龙江的历史文化,通过这种方式,把丰富的龙江文化命脉传承下去。(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