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旬老农学电脑与儿子聊QQ我市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学校教穿衣吃饭和电脑一分钟只能打五六个字的六旬农民罗开才昨天中午和远在北京的儿子罗洋第一次聊起了QQ。“算了,老罗,我来帮你打还快些!”旁边一台电脑前77岁的农民田波涛自告奋勇。“我自己来,多来几次就快了!”罗开才坚持着,并不停地问旁边的年轻人字该怎么打。这是记者昨天在渝北区硚田村看到的一幕。
我市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学校教穿衣吃饭和电脑一分钟只能打五六个字的六旬农民罗开才昨天中午和远在北京的儿子罗洋第一次聊起了QQ。
“算了,老罗,我来帮你打还快些!”旁边一台电脑前77岁的农民田波涛自告奋勇。
“我自己来,多来几次就快了!”罗开才坚持着,并不停地问旁边的年轻人字该怎么打。
这是记者昨天在渝北区硚田村看到的一幕。我市第一所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民学校就建在这个村,村民课堂、村民网吧和村民书屋成为了这里的农民向城里人看齐的三大“充电室”。
硚田村的村委会主任田春说,村民对电脑和上网都很陌生,让村民来上网可有点费力。“你在这点,不花电话费,就可以和在外打工的儿女通话了!不信就来试一下嘛。”半信半疑的村民就这样被“哄”到了网吧来,学习上网观天下事,聊QQ,搞不懂这些的还要从拼音学起,顺便也把拼音学了。一来二去,村民网吧就成了热门地方,“反正不花钱,总比去打牌输钱强。”该村的四台电脑配成1万多元,农民来上网都是免费的。
硚田村所在的双凤桥街道负责人称,硚田村是全国12个清洁示范村之一,让富裕起来的农民有城里人的气质是他们的一项试点。今年,渝北区还将建起几所这样的村民学校,由街道不定期请老师来讲课,教村民如何合理穿衣吃饭和电脑技术,以期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大发展、面貌大改变、素质大提高、关系大融洽。文记者涂源图记者杨新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