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由温州市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组织的“天下温州人·走遍中国”大型采访活动近日正式启程,此次行动将采访报道在全国各地的温州商会和企业,主要目的是对全国各地温州商会和企业的最新情况做一次全面报道,同时宣传家乡,以吸引在外温州人返乡创业,助推“一号工程”。
在外温州人拥有巨大财富
“温州人”是温州最大的资源———无论在温州政界还是商界,这都成为一种共识。据统计,温州全市人口750多万,其中50万在海外,175万在全国各地。这些在外的温州人不仅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着各种各样的创业和管理经验,同时也积聚着大量资金。他们开辟了数以万计的“温州城”、“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店”。据一项统计资料表明,他们所开办企业中,规模在10万元到100万元的占63%,100万到500万元的占5.8%,500万元以上的占1.5%,资产超亿元的近200家。无疑,在外温州人的巨大的资金积累是温州引资的一个重点。有关人士预测,这次名为采访实为引资的“走遍中国”之行,有可能带来一次引资的高峰。
引资意在温州经济转型
有关经济学家指出,温州的经济是一种人缘经济,即是靠熟人亲戚长期积累的一种关系经济,这种经济让温州形成封闭的交易网络,低附加值的产业集群过度集中,使得温州近年来经济发展显出颓势。
但是温州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存在这样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土地、能源等因素的影响,温州资金外流和企业外移的情况日渐严重。以民间资本充裕著称的温州,大举招商力挺“一号工程”也一度被评论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温州的“空壳化”也引起了不少经济学家的关注。
“一号工程”是温州市政府从去年开始推出的,重点定位于引入资金,发展重工业和大型基础设施。根据温州市2006年的百项千亿计划书,将重点建设“一港”(深水港)、“两高”(诸永高速、绕城高速)、“三铁”(温福铁路、甬台温铁路、金温铁路改造)、“两场”(飞机场改建、新火车站场)和浙能乐清电厂、温州生态园等重大工程,不断完善以交通、港口、能源、供水和信息为支撑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就是想解决温州经济中的结构调整问题。
据温州市政府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市政府正在调研温州工业和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虽然调研结果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温州经济的重型化之路已经清晰可见。
打“温州人”牌成为第一招
而在这轮招商引资大潮中,“人缘经济”明显并非一无是处,这一点,在前几年的“世界温州人大会”中已经让温州人尝到了甜头。
3月初,温州市侨务工作会议召开,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提出的侨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发挥侨力。把侨务资源转化为促进温州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是侨务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发挥侨力重点要抓好“以侨招商”、“以侨引智”、“以侨促贸”、“以侨助宣”、“以侨兴业”。
不难看出,以“温州人”牌子打好温州经济这局牌仍然是温州的首选。温州的地缘、亲缘和人缘优势仍然会是温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