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为农村学校培养教育硕士师资工程”近日启动,将挑选一批获得学士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然后准许其免试、免费读研究生。他们在农村学校的服务期为5年。
(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研究生成了奖品,新鲜,而且是免试加上免费,好上加好,容易把人乐蒙。 大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回农村当老师,导致农村的师资条件不足,这是个难以解决的困局。于是当地教育部门决定悬赏硕士帽,以此招引大学毕业生走到农村去。
好心是够好心,破格是真破格,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在农村服务5年就能当硕士,当完硕士以后呢?当农村的吸引力不再的时候,一个个戴着硕士帽的“飞鸽”飞回城里的时候,这与当初培养硕士的初衷是否相悖?
就算硕士帽纯粹是一项奖品,那么大学本科生5年的农村执教经历是否可以改善农村教育的整体生态?免费读研花的是国家的钱,如果把这笔钱花到改善农村老师的生活条件怎么样?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整体比较困难,如果有这样一笔钱,踏踏实实把大学生请到农村,给予优厚的政策,甚至可以按照服务年限报销贫困大学生的大学期间读书的费用,这样的留人方式应该比奖励一顶帽子更“永久”。
况且,“学术者,天下之公器也”,硕士帽本来不应该是奖品,能不能就读研究生,主要是考察考生有没有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以及学术的发展潜力。所以,研究生的录取工作是比较严格的,要经过严格的统一考试。虽然也有部分免试读研的,但依然要考察其专业的特长。
彼有梧桐,才可招凤。彼有乐土,才有安人。把硕士帽当做钓本科生回农村支教的诱饵,也怕有人在农村混上5年,醉翁之意在于混个硕士帽。唯有教育人才心甘情愿地乐于扎根农村学校,才能真正地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混日子的本科生老师未必能对农村的教育有多大支撑的力量,弄不好,或许赶不上本土的民办教师呢。
不栽梧桐树,最多只能引来“飞鸽”。◎欧恩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