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门大栅栏,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老字号门前都是人头攒动。在瑞蚨祥绸布店门前合影留念的、在张一元茶庄品名茶听“茶话”的、在胡同里寻觅“爆肚冯”的、在内联升鞋店试穿千层底布鞋的……随处可见,名店老号迎来送往的吆喝声此伏彼起,彩色招幌、金色牌匾分外抢眼,构成了北京特有的古城景观。
用DV摄制小吃制作过程的几位外地人告诉笔者,他们的家离河北承德的棒槌峰不远,因此他们在景点前开了家饭店。今年在庙会上学到不少北京小吃的制作方法,在离开京城时,想再见识一下“褡裢火烧”的翻烙技法。正在张一元茶庄购茶的一名安徽游客听说张一元茶庄的创始人是安徽歙县人,“张一元”三字有“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意,兴冲冲地又买了几包。他说,喝了几年的“张一元”,今日才知道当初开店的人是我们老乡,加上店名很是吉利,我多买点儿,回去细细地品品,与乡邻叙叙老茶庄的故事……
笔者在前门古巷里邂逅民俗学者黄湖先生,他对京城名店老号的感情至情至深,他说:京城一些名店老号,历经上百年甚至数百年之沧桑而延续至今,说明了它的传统特色不断适应着商情,适应着纷繁多变的市场。然而,随着老一辈经营者的陆续谢世;随着一部分“京味儿技艺”的失传与后继乏人;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不断延伸;随着老字号企业守旧意识的影响,京城名店老号独特的商业文化已然有日渐衰落之势,作为这种无形文化遗产范畴内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正在经受着市场的严峻考验。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许多老字号企业相继破产,到1990年,原商业部评定的一万多家中华老字号只有1600家了。仅就这1600家老字号,大多数企业在经营上也是举步维艰、前景不容乐观。
如何打造名店老号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继自然山水风光之后的又一文化旅游观览地,是业内人士正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北京民俗工艺品专家齐涛女士在向笔者谈及老字号的无形文化遗产时说:老字号的独门技艺与旅游观光密切相关,如展示土特产品技艺的摊点在景区随处可见;酒水制作作坊的绝活儿已成为多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抢眼项目;文物古玩市场的“摩”、“观”、“评”等技巧也已成为旅游城市的一景。若把传统技艺整合为系列旅游精品合力推介,或许能实现骄人的成果。
针对部分名店老号体制僵化、观念陈旧等弊端,继老字号“寻亲工程”、“升级工程”之后,北京实施的“老字号年轻工程”已然启动。北京商业企业协会负责人告诉笔者,这项工程将为老字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及发展空间,通过政府、民间团体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名店老号将会焕发青春。北京一位旅行社总经理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后,许多参团的游人提出,希望旅行社组织以观赏全国老字号企业为主题的“寻根游”。他们正在积极筹备,努力在寻游时,突出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20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