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市民在观看刻字墓碑
刻有“陆军忠魂”的石碑
座落在市中心的海口人民公园,树影婆娑,闹中取静,是市民熟知的一个休闲锻炼、游览的场所。但在海口人民公园内存有侵琼日军寄存骨灰供奉阵亡者的“神社”,以及墓碑等当年日寇侵琼的罪证,却几乎无人知晓。近日,有关公园内侵琼日军存留的罪证引起海南在线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昨日上午,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记者目击:“神社”“墓碑”残垣断壁
记者在海口人民公园正门往西走约300米的树荫下看到,有两个相隔约20米,东西对称的石室。暴露在地面上的石室长约6米、宽约4.5米,高约2米,两石室南面的入口处已被封死,盘根错节的榕树根把墙角砖缝挤得爆裂、扭曲。石室顶部有封土,上面杂草丛生。而东室的规模略大于西室,东西两侧设有人字形石阶梯通往石室顶部,一块约2×1米的石碑,下半部被压倒在东侧石台阶下,上有“陆军忠魂”四个石刻字。
从该石室再往西走,正对大同路的一个长亭旁,一块半截石碑已被用作石凳供市民休息,在这块已经垮踏的石凳上刻有:“故海军一等水兵大西诚治”,“故海军二等兵曹中河宣雄、小池繁一”,“故海军三等兵曹山本敏、木金男正、纪平安郎、田中实马、铃木义元、正冈二野、木村太一郎”,“故海军三等机关兵曹船木忠雄、片冈秀治”等疑似35位侵琼日军阵亡士兵的名字。
在公园的正门东边,面对一个小戏园的树丛里,记者还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军无线驻华之地”及小字:“皇纪,陆军少将”。石碑背面正中凿有矩形的下凹处,四角留有固定螺栓的深孔,镶嵌的标牌已经失去。这一石碑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看,他们纷纷讨论石碑上几个难以辨认的字体。
摄影爱好者:尚有“石碑”未发现
在采访中,记者遇见了正在对刻有字的石碑进行拍照的摄影爱好者杨先生。他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就发现了海口人民公园内的“石室”“墓碑”。为此,他做了不少调查研究,认为“石室”是供奉侵琼日军阵亡者的“神社”。他带记者又找到了一刻有字的石碑,虽然石碑上的字体已经模糊,但仔细辨认还是能看出端倪。
在一块光滑的石桌前,杨先生告诉记者,在这块石桌的背面刻有几个大字,现在很难考证。随后,记者伏下身透过缝隙看到,在石桌背面的正中间刻有大字,但因石桌下布满杂草及光线暗的原因,无法看清。据杨先生称,他经常在海口人民公园对此进行发现调查,他认为,在海口人民公园内肯定还存在许多记录有侵琼日军罪证,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石碑尚未被发现。
网民分析:应是日军“神社”
网民青龙剑分析:大英山形似神龟,风水好,被侵琼日军选为供奉日军阵亡、病死者灵位的“神社”之地,这两石室是日军暂时寄存骨灰的地方,应该是侵华日军所立。
人民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向网友青龙剑介绍:“不清楚里面曾存放有多少日军的骨灰,当年侵琼日军占领海口时,每年都要在此祭拜。日本战败后,骨灰被带走,仅留下空室。”
记者就这些记录侵琼日军罪证,具有历史意义的石碑采访了在此游玩的市民。大部分市民称,他们对此存在这些“神社”及石碑并不知晓。市民曾先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这些记录日本侵略者罪行的罪证可能会消失,应结合海口人民公园改造工程,对此进行保护和管理,建成爱国教育基地。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海南在线网友青龙剑《海口大英山曾是侵琼日军“神社”?》一帖,谨表感谢)
毁掉乎保留乎网民看法不一
又讯海口市人民公园中的侵琼日军遗迹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关注。2月19日,一位网名“主持春天”的网友,在著名的门户网站海南在线的热门板块“海南发展”论坛上,发表了一条名为《海口人民公园,有日寇侵略的遗迹,居然还要保留,耻辱啊!》的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侵华日军侵略海南的罪证是应该在原址保留,还是应该毁掉?网友看法不一。至昨日,该帖的点击率已达1200多次,回帖近百条。
网友“主持春天”表示,这些日寇侵略遗迹早就应该消灭了,让人民公园成为人民开始新生活的地方。网友“天天POP” 表示,“遗迹”其实就是“神社”性质的东西,留着没有什么意义,相关部门应坚决予以清理!
而更多的网友的观点则是,应该在海口人民公园内保留这个侵琼日军的罪证。网友“开奔驰的穷光蛋”在回帖中称,在证据的狭义范畴里,这一遗址是日军侵害海南人民的有力证据。
网友青龙剑在帖中表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三处历史遗存为日军侵华罪证,虽然60年风雨给它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污,但深刻凝重的“陆军忠魂”却是日军侵琼六年涂改不掉的历史见证,保护起来可以警示世人永远铭记那段耻辱而惨痛的历史。
“不忘耻辱!不忘历史!”、“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应当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园地”,一些网友在表达这些观点的同时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在这个遗迹上立碑加以说明。
“主持春天”在回帖中表示,日寇侵略遗迹应通过音像资料形式或是迁移到海南省历史博物馆保存,而不是简单消灭。
本报记者 王焕娟 摄影报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