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主办方介绍,今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除了对200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各单项竞争力进行重新排名外,还首次公布两岸四地的主要城市竞争力情况。
会议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和著名经济学家参加并发言,《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主编、著名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将做主题报告,部分专家将做专题发言。
2006年3月20日上午9:30 ,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三层会议室举行,会议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主持。
[谢寿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讨会现在开始。
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经济学家陈佳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学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同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所长任兴洲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延中博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永川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还有《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主编、中国著名的城市竞争力专家倪鹏飞博士和刘彦平先生。让我们对专家们出席本次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发布会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四套,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深圳商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工商、半月谈、中国网等以及香港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都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在此我们对各位新闻界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能分享2006年城市竞争力最新的资讯。
另外,这次会议还有一些领导和教授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席会议,他们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李连仲局长,科技部科技促进中心主任王元、经济所所长李扬,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经所所长吕政等等。还有香港和澳门的专家,由于工作的特殊情况未能到会,但是他们都对2006年版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此我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城市竞争力作为我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系列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国内外,无论是决策部门还是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成果,成为整个皮书系列里最重要的品牌之一。2006年版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与往年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相比,有很多新的内容和新的视角。所以,今天我们召开发布会和研讨会,把它的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现在请陈佳贵副院长讲话,大家欢迎。
[陈佳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我们大家聚集在一起,举行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的发布仪式暨城市竞争力的研讨会,首先我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我院的财贸所,向城市竞争力报告科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这么多关心城市竞争力研究的领导、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我们采取了联合攻关和长期跟踪的研究形式,所谓联合攻关就是不仅有我们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专家来参加,还邀请了很多专家参加,比如说国家统计局等等。课题组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研究,深入地开展实际调研,每一年都推出一份有份量的城市研究成果,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我们这次发布会通过新闻界朋友们的介绍,在各个城市引起了非常好的反映,因此这是一项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工作。
我也很高兴地注意到,2006年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对象,覆盖了中国两岸四地的200个城市,不仅是内地的城市,还覆盖了港澳台。对两岸四地城市之间增加相互了解十分必要,同时对两岸四地经济交往和交流也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值得重视的现象,一方面城市已经进入快速集聚的加速期,另一方面城市也开始进入逐步扩散的新阶段,城市自身要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要支援农村地区的发展,城市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城市不能也不可能依靠大量的资源和廉价的投入来维系发展和支撑竞争。
城市发展必须要发挥和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城市主要不是大规模地增加建设投资,而是发展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等事业,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改善商务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该区域和农村服务。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建设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的基点和龙头,支持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区域和农村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在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提出的这样一些现实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关注这些问题,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实际部门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或者启发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迅速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水平和居住面积以及城市的面貌。但是,近年来住房价格偏高,住房供应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影响市民生活和总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家在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们前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与制度管理、城市和专业不够成熟有关,因此我们应该群策群力,深入系统地来进行研究,以便尽快地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可靠的法制体系、有力地监管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合理地税收体系等等,来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也将房地产作为一个年度的主题来进行研究,其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也很值得大家来沟通和探讨,尽管研究者们做了很艰苦的努力,但我觉得由于数据、时间和力量的限制,报告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所以,今天大家在这里召开研讨会,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谢谢大家。
[谢寿光]:
感谢陈院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现在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博士讲话,大家欢迎。
[裴长洪]: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新闻发布会,并且向各位专家、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长期支持这项研究,关心追踪报道这项研究成果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03-20 09:51:15)
[裴长洪]:
今年的年度城市竞争力报告,通过课题组成员一年的努力,凝聚了很多的辛勤劳动,今天向社会发布,我代表研究所向他们表示祝贺。
(2006-03-20 09:52:31)
[裴长洪]:
今年的城市竞争力报告,就像刚才陈佳贵副院长说的那样,有一些新的视野。首先把房地产作为城市经济的一条主要线索加以追踪研究,其次城市竞争力报告增加了两岸四地9个城市的评价,第三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加入到研究的框架里。
(2006-03-20 09:54:02)
[裴长洪]:
新的视野、新的视角也带来了一些变动,所以我估计新闻发布会以后以倪鹏飞为代表的小组会面临一些新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因为加了这几个城市以后,城市竞争力的排位会发生变化,所以他们可能会面临社会上的询问和压力。
(2006-03-20 09:55:27)
[裴长洪]:
在这里我要加以说明,他们对城市竞争力的排序,是依据研究体系分析框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学术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权威性。同时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普遍标准,对这项成果的报道和使用需要有分寸,需要各个媒体正确理解。这是一项研究成果,不具有行政的权威性,也不是一般的社会标准,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把这项研究深入下去。这项研究今后还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地加以新的补充,才能把这项研究成果尽量科学化,才能够真正使城市竞争力的报告有利于提高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水平。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2006-03-20 09:57:05)
[谢寿光]:
感谢裴长洪所长。现在进行这次会议的主报告,有请倪鹏飞博士,大家欢迎。
(2006-03-20 09:58:59)
[倪鹏飞]:
非常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也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这几年来对我们这项研究的支持。正像刚才裴所长所讲的,我非常感谢支持我们的单位和领导。这个报告所形成的结论和观点,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的观点,有一些不足的地方,由我们课题组特别是由我来负责。
(2006-03-20 10:00:10)
[倪鹏飞]: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2005年城市竞争力全球和中国的背景。概括起来有几点,第一是全球化的竞争使城市更加重要,使城市与国家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增强,国家通过城市参与国际竞争,城市的国际竞争也更依托于国家的竞争。2005年,全球尤其是亚洲国家之间的竞争特别激烈。
(2006-03-20 10:01:50)
[倪鹏飞]:
第二,城市国际竞争依赖于区域城市群的竞争力,整体力量特别明显。城市以城市群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2005年中国城市群之间的群起群争也非常明显。第三,随着中国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两岸四地城市的竞争格局尤为国内外华人、企业家和城市的决策者所关注。我们现在是做第四次报告,前三次报告的时候,大家都呼吁为什么不研究港澳台地区,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要求下,我们把研究的视角放大了。第四,中国城市的发展正在转型,竞争正在升级,市民素质、科技创新、社会和谐、核心竞争力、城市品牌正在成为流行的观点。第五,住房价格偏高,住房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影响了一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影响力的重要问题。2005年的报告,就是在这五大背景下形成的。
(2006-03-20 10:03:12)
[倪鹏飞]:
报告还是两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绍竞争力的情况,然后介绍报告的主题,房地产的情况。在形成报告之前,我们先形成了一个竞争力报告的分析框架,还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表现竞争力的一些因素,在原来6个基础上,我们今年又加了一个反映科技创新的结构总量,这样表现的综合竞争力的指标有7个,包括综合增长力、综合经济规模、综合效率、综合效益(资源和环境的节约)、综合结构特别是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的问题、中国的就业。
(2006-03-20 10:05:58)
[倪鹏飞]:
城市竞争力的解释框架,就是解释是什么因素使这个城市竞争力排在这个位置上呢?我们开发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叫飞轮模型。从里到外,是市民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公共部门竞争力、商业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社会环境竞争力。正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00个城市进行了比较。
(2006-03-20 10:08:42)
[倪鹏飞]:
最重要的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竞争的格局。第一,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前20强依次是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高雄、澳门、新竹、基隆、宁波、苏州、台南、天津、厦门、大连、无锡、沈阳、青岛。由于我们把研究的视野范围扩大了,所以今年的中国内地一些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位置下降,但是并不意味着绝对竞争力下降。竞争力的格局层次非常分明,从港澳台到东南沿海到中部到东北到西部依次下降,而从东部来看,东部沿海五个区的强弱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海峡西岸。
(2006-03-20 10:11:29)
[倪鹏飞]:
还有第二个格局是值得关注的,就是竞争格局在迅速的变化。这个迅速的变化是这样的,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飞速提升,台湾地区的竞争力增长缓慢,并且有些城市是处在下滑的状态。我们注意到嘉义市连续两年经济增长是负增长,台中市2004年的经济增长是负增长。除了澳门以外,整个港澳台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内地差得很远。当然有发展阶段的问题,但是也反映了一个潜在竞争力的趋势。这并未引起香港、台湾、澳门的一些相关者的注意。中国内地的东北以及西部一些城市的竞争力提升迅速。
(2006-03-20 10:13:35)
[倪鹏飞]:
第三,受宏观调控和高框架的影响,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依靠高投资和房价过高的个别城市竞争力有所下降,我们从排名中提炼出来了,个别城市我就不讲了。竞争格局区域有别,东部过去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城市,特别是原来提到的一些中型、小型的城市,目前资源要素和技术面临着困境,东北、中西部的龙头城市,像武汉、沈阳、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综合优势开始发力,但是中西部的中小城市与龙头城市的距离在拉大。
(2006-03-20 10:15:23)
[倪鹏飞]:
我们还对2005年中国前60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的解释竞争力进行了排名。过去大家一直不理解竞争力是怎么回事儿?实际上综合竞争力是前面7项表现指标形成的,我们所说的解释竞争力是另外8项。这次我们还专门对这两个数据进行了一个对比。
我们这次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发现,对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做了研究,我着重讲一个,就是一级指标,或者说最重要的8个综合因素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现在来看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产业,再次是生物环境。
(2006-03-20 10:17:28)
[倪鹏飞]:
我们还对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做了50多个指标,60个城市,6000个问卷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家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个事情:第一是对基础教育的情况比较满意。第二是城市的企业家追求财富的欲望与城市的观念比较好。还有市场预期,就是大家对城市的前景比较乐观,市民的创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比较好,城市外来投资的风险性比较好。同时,我们发现这50多个指标中,表现最差的或者市民最不满意的5个指标:一个是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低;还有城市特权,对于机会均等的破坏度大家也是不满意的;还有就是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城市公共服务的差距、城乡医疗收费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大家特别不满意的。实际上我们连续做了4次调查,这4年来都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说连续几年来大家对这些问题都是比较关注和不太满意的。
(2006-03-20 10:19:52)
[倪鹏飞]:
根据前面的情况,我们对中国城市竞争力有一些政策建议,第一、从中央来看,中央政府应该确立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中心的区域政策。尤其是支持东部地区走向世界、建立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同时,要援助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建设。不是简单的转移支付,同时加强对中等城市的支持,今年温总理也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研究发现中部城市和东部城市的竞争力在拉大。
我们对城市竞争力研究之后,还有一个城市竞争力的背景,就是城市群的研究,这个研究我们工农业研究所的白梅(音)博士做了很多的研究。
(2006-03-20 10:23:17)
[倪鹏飞]:
另外,我们还尝试着对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这次用我们自己的框架和指标进行研究,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基本的步骤就是这样的,比如说确定内涵、确定框架、确定指标、确定数据、选择样本、分析中国的优势劣势和竞争环境。结论是这样的,我们选择了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排在第34位。前10位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中国香港排在第11位。中国的发展态势势不可当,竞争劣势无法回避,竞争环境十面埋伏。我们同时提出了突出重围的“中国的全球共赢战略”。中国的竞争战略需要非常重大的研究,我们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意见,还可以继续研究。
(2006-03-20 10:25:55)
[倪鹏飞]:
接下来讲一下今年的主题——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的关系。房地产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一个部分,他们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我们做了研究框架以后,首先进行了一些计量的分析,得到了很多的结论,总的来说是这样的。一个城市如果它的竞争力高,那么它的房价有可能高,它的竞争力低,房价有可能低。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不高,可能会削弱它的竞争力,过低也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总的来说是这样的。我们还做了一个图,大家从这个图可以看一看竞争力和房价的比较,很清楚。第一是最不协调或者最有问题的,应该是深圳、杭州、上海、北京、厦门、广州、昆明、大连、南宁,就是说你的房价相对于你的竞争力来说太高了,顺序就是这样排下来的。相对来说房价有发展潜力的是西宁、重庆、长春、呼和浩特。这个判断和一些企业及实际部门是有一致性的,他们是从投资的角度,很多认为重庆、武汉有潜力。
(2006-03-20 10:29:02)
[倪鹏飞]:
今年由于房地产的健康问题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我们今年花了很大的力气,研究房地产的健康。我们做了一些国际文献的检索,发现没有真正对健康进行系统研究的,我们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开拓性的研究。我们首先觉得所谓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规模、结构、速度、质量等方面,房地产系统与宏观经济系统,就是城市宏观经济和其他系统应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一个框架,然后对4个市场:住宅、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土地市场,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健康的偏离程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的步骤是这样的,先确立框架,建立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大概有46个,这里面不仅仅是房价泡沫的问题,包括结构问题、存量问题、增量问题等等。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方程,也是40多个方程,虽然很简单,是线性的,但是很有效果,能说明问题。然后估计方程系数,求出经验数据。然后实际数据、经验数据、标准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偏离度。
(2006-03-20 10:31:49)
[倪鹏飞]:
有这么几个结论,总体上来说,35个大中城市多数城市的房地产不健康。我们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35个大中城市,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健康,因为这4个市场几乎找不到哪个分市场都是健康的。但是我们放松了一下标准,如果有2个市场是健康的,就说明你是健康的,如果有3个市场不健康,就说明你不健康。结果是15个不健康,15个健康,有5个严重不健康。住房价格是偏高的,社会保障房的投资规模偏小,增长规模也是偏低的。住宅的投资过热,土地市场的价格不是像人们研究的是高了,根据我们的研究,土地的价格是低了,也是不健康的。我们发现中国城市房地产的健康和不健康的问题有房地产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一些制度、体制、管理和政策方面的不够成熟、不够完善。
(2006-03-20 10:34:37)
[倪鹏飞]: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市场化程度的发现。市场化最高的依次是深圳、广州、上海、青岛、杭州、大连、宁波、南京、成都和北京。总体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是深圳、广东、上海、青岛,排在后面的是西安、西宁、太原、兰州、呼和浩特。总体上,我国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基本实现市场化,距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指标显示,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最前的城市得分为7.13,最低为6.09。
(2006-03-20 10:37:32)
[倪鹏飞]:
我们还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潜力进行了研究。我们对50个城市的三个市场,住宅市场的投资潜力、商业地产的投资潜力、工业地产的投资潜力进行了研究。并且我们研究了影响投资潜力的因素,特别是住宅,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就是说移民人口多、规模大、增长快。住宅市场应该是比较有潜力的,这个和我们的经验判断是非常一致的,这是通过数据、通过计算曲线判断出来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流动人口和移民人口,所以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研究是可信的。
(2006-03-20 10:3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