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佟化文 通讯员 学山 茂同 段慧
大众网齐河讯 2月20日,齐河全县经济会上,宣读了德州市委、市政府贺电,全县上下人心振奋。贺电对该县去年两家企业缴税均过亿元和主要工业指标增幅均超40%,表示祝贺。 冒出两家纳税大户、林木覆盖率达47.2%,是齐河2005年的“两大奇迹”。这两家企业一个叫“永锋”,纳税1.14亿元,另一个叫“晨鸣”,缴税1.016亿元。德州市2005年县域企业有3家纳税超亿元,齐河占两席。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两家企业均从外地引进。该县把扩大外引作为改变产业缺乏龙头支柱的新路子,先后引进永锋、晨鸣、国科、鸿运、鲁抗以及台湾旺旺、澳门名嘉等企业,形成造纸、建材、电子、农产品加工等8大主导产业。
2月25日,县里组织100多名植树造林、木材加工大户,前往江苏、临沂参观、学习“林经济”。齐河3年造林85万亩,植树8630万株,林木覆盖率47.2%,被省申报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已通过国家“绿委会”
专家组评审验收。在造林形成规模后,又进行“林间”开发,发展林中养殖、种植32万亩,全县10%的农户从事林木加工。
出现“两大奇迹”,是齐河理念和实践创新的结果。他们提出“四个基本”、“六个依靠”的外引思路,要求“对客商发展需求绝不说‘不’”和“勇于让客商快赚钱、赚大钱”,“真招商、会招商、招好商”,把引进实力强、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同时,把服务内容延伸、位置前移:甘愿“跑龙套”、“打下手”,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去一线、到现场,及时化解企业遇到的难题。
“抓林业就是抓经济,抓工业,抓财源,抓生态”的观点及导向,是齐河林业迅猛发展的动因。县里对乡镇不分配招商引资指标,明确“种树就是招商,造林就是引资”。他们承包、租赁、拍卖多方并用,明晰产权,伴随林业发展,全县出现248处木材加工点,引进12家加工企业,带动林间菜、草、食用菌和鸡、鸭等种养业的开发,农民依托林业人均年增收46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