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讯
与正统科研机构相比,企业离科技似乎要远许多,而手工作坊更是遥不可及。不过,有中国中小企业板“第一股”之称的浙江新和成,却用十七年时间,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转变。
1988年,仅有7名员工、10万元借款的新和成在浙江新昌———这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成立,当时的主营业务是废酒精回收。 不过,谁又能想到,17年后,新和成资产超出20亿元,开发了10个国家级新产品、30多个省级新产品,并承担1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
新和成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让人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其在国内率先实现维生素A、维生素E的国产化,打破国外龙头企业垄断的局面。使前者的价格从100万元/吨直线下降至50万元/吨,后者价格也从30万元/吨一下降低三分之二以上,并占据了全球维生素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成功的要诀直接来自对技术的苛求。“对跨国公司来说,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但对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机会在国际。而中国的企业技术水平普遍不高,进行技术创新是根本途径。”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藩说。
新和成有一整套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体系,在国家火炬计划新昌医药产业基地,人才是企业和科技主管部门眼中的无价之“宝”。包括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技术入股、培训、与知名大学和院所合作等等,在人才引进上,新和成一直显得不惜血本。
有了创新思维作为原动力,企业的创新发展颇有成效。目前,新和成已成为世界惟一一家生产维生素E可以从起始原料至成品自我配套的生产企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赶超了世界巨头,产量达1.5万吨,销售占欧洲市场份额的40%;其生产的维生素在国内首先实现产业化,并一举打破了Roch的国际垄断,产量和销量已占全球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