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在离大方县城3公里处的清毕公路边上,有一所“大方县汇灵中学”,宽大的操场、崭新的五层高教学楼及学生宿舍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大方县规模最大、环境最好、设施最全的寄宿制私立中学。
站在这所气派、漂亮的学校前,要不是随行的大方县委副书记张瀚时介绍,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用辛苦打工赚来的钱办起的学校。
老人名叫杨名华,今年67岁,原是大方县中医院内儿科及医务科主任。多年的行医生涯,使杨名华看到了家乡落后的根本原因在教育。自己该做点什么?可面对每月几百元的收入,老人知道没有钱什么也做不到。1994年,杨名华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停薪留职到沿海去闯一闯。这样,55岁的他成了一名“打工仔”来到广州,被广州黄埔区中医院肝病专科聘用,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由于医术精湛,杨名华深受病人的喜欢,医院为了留住他,给他的报酬也越来越高。几年后,老人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积攒了100多万元。按说这么多钱,足够安享晚年了。然而,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心愿,他决定办一所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教室,让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于是,顾不得儿女们叫他安享晚年的劝阻,杨名华开始筹资准备修建一所高规格、高标准的学校。
2004年,他从广州回到大方,经多次申请,毕节地区教育局同意筹办“大方县汇灵中学”,在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老人拿出了自己打工10年挣来的100多万元,并用自己和儿女们的房屋贷款数10万元,又在广州找朋友“入股”近300万元后,正式启动建设工程。而老人在生活上的节约让儿女们看了都心疼。“所有的钱都搭在学校上,现在我穷得连零花钱都没有了。”杨名华笑着说。为了补贴学校的资金不足,他依然还在广州坚持打工,由于对学校的发展放心不下,经常往返于广州和大方之间。
2005年5月,投资500余万元,占地31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学校终于建成了,除两幢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外,其他附属设施也相继建成。经过紧张的筹备,面向社会招聘了30多个大学毕业生。2005年秋季,学校开始招生。完善的教学设施、舒适的寄宿条件、低廉的收费标准,吸引了500多名农村孩子进入到汇灵中学。
杨名华的精神感动了大方县的父老乡亲,县委副书记张瀚时告诉杨名华,由于大多数的中学生毕业后没有一技之长,致使其发展包括外出打工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希望杨名华能利用自己现有的良好条件走“两条腿”办学之路,即办高中的同时发展职业教育,让不能进入高等院校的中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家乡把剩余劳动力输送沿海作出努力。一番交谈后,杨名华豁然开朗,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路。
为了确保能将职业高中班的学生输送到沿海地区,杨名华请朋友在广州、深圳等地对一些企业作了调查,为他提供准确的职业培训信息,即企业需要什么工种的技术人才,然后就据需要设置专业,实行长训与短训相结合的订单式职业教育培训。现在,汇灵中学根据沿海企业的需要,开设了缝纫、电焊、电工等专业。如今,有近千名农村孩子进入汇灵中学接受教育。
作者:汪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