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3月20日电(芮芬)甘肃省农牧厅提供的资料表明,甘肃省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以“大地增绿、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目前已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经济效益显著又兼顾生态效益的后续产业。
甘肃各地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山杏、花椒、核桃、枣、油橄榄、茶等兼用树种种植业400万亩。 目前部分基地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今后将随着盛果期的到来经济效益不断增加。通过间作套种等形式建立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基地,并配套进行舍饲养羊、养牛等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目前已建立牧草基地330多万亩。甘肃各地还注重地方特色药用植物的开发与利用,因地制宜地进行林药间作。全省各地在退耕还林地块共间作套种各种中药材40多万亩,年收益在10亿元左右。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甘肃省一大批市、县城区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结合已成林的周边环境建立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起了旅游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