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0日电 财政贫困县的巴彦,将财政工作的重点放在了挖潜节支和改革事业供养体制上,全面展开了“五清一改一建”工程,年节约财政支出1220万元。
多年来,巴彦县财政支出“两大一多”问题严重,即事业支出大,占财政总支出的80%多;工资支出大,高达2.2亿元;财政供养人多,高达19426人。 去年3月开始,“五清一改一建”工程全面铺开。对全县财政供养的离退休人员进行了验证核实,清理死人吃“空饷”,两个多月共查出191名死亡人员吃“空饷”,年节约支出201万元。
针对巴彦2003年两级财政变一级财政后,乡镇借机虚报财政开支人员的问题,去年7月开始,对18个乡镇工资发放情况进行了认真清理。结果发现有15个乡镇虚报317名开支人员,年冒领工资近300万元。在此基础上,针对乡镇反映个别教师工资表大于教师实发工资数额问题,开始清理虚增级差工资。巴彦财政局带着人事局核定的工资标准,逐乡镇核兑发放数额,发现万发、巴彦港等9个乡镇年虚报级差工资225万元。
针对社会反映某些人不上班领工资的问题,从去年4月开始,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调出和不上班人员开支进行了认真清理。通过调查核实,共清理调出人员和超过一年不上班人员领工资37人,年节约支出35万元。针对全县遗属补贴人员高达1279人的现状,从去年6月起,开始清理遗属补贴人员,共查出不符合条件的遗属补助人员518人,年节约支出50万元。针对清理出的问题,该县做出决定:一是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518人,从2005年7月取消遗属补贴资格;二是全面建立遗属补助人员档案,形成了管理和监督新机制。
在“五清”的同时,巴彦县改革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体制。针对事业单位工资增幅大,财政按比例负担过重的问题,推行了“以事养人、分类供给”的财政体制。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清理财政供养人员的基础上,对医院、文工团等26个差额补贴事业单位改为定额补贴,从而扭转了财政对差额补贴事业单位逐年增加补贴的局面,年节约财政支出350万元,从根本上减轻了财政负担。
同时,围绕建设“阳光财政”和“节约型”财政的目标,加强了制度和机制建设,堵塞财政管理漏洞。他们针对人员工资管理中的纰漏,成立了工资股,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形成了工资审批、调增预算和拨付工资三股之间相互制约的新机制,增加了工资调整的透明度。为了彻底解决乡镇和部门虚报工资问题,将财政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微机管理,按微机人数和标准拨付工资,杜绝了虚报冒领工资行为。针对遗属补贴发放中的纰漏,出台文件重新明确了遗属补贴的对象和条件,规范了审批程序,严明了审批纪律,有力地堵塞了财政资金流失的漏洞。针对实行工资卡发放后调出人员和死亡人员工资管理中的纰漏,出台了调出人员审批办法和死亡人员报审办法,规定调出人员必须到财政部门核减工资后人事部门方能办理调出手续;规定民政部门每月必须向财政部门报送死亡人员名单,有效地堵塞了调出人员和死亡人员开工资的漏洞,受到了社会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