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科技创新,在全国许多地方,许多人都会认为那是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事。但在深圳,企业和企业家却是创新的主体与核心。截至2005年年底,深圳已组建48家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有9家,市一级的技术中心有39家。
在深圳建立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企业如璀璨的群星,将深圳装点得格外靓丽。
华为的故事:生死关头,放弃苟活
记者在深圳采访时,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常常听到人们说起“华为”,尽管华为非常低调,但在深圳,它是很多企业的楷模。华为创业18年,就是靠自主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目前,华为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基本维持在3000件左右,去年达到4389件,其中80%是发明专利。华为有文件明确规定:“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将加大拨付的比例。”10多年来,华为在3G领域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过50亿元。
记者注意到,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1%。
华为注重创新,最初只是为了企业能够“活下去”。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回忆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当有院士对深圳的创新模式提出质疑时,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就说:“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为什么要投入50多亿元到3G中去?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这就是企业创新的原始动力。
20世纪80年代,华为公司成立之时,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几乎被“外国列强”瓜分殆尽,华为只能从代理进口模拟交换机起步,在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夹缝儿中艰难地谋求生存。即使是代理,也要看人家的脸色。果然,成立不到3年,华为所代理的香港公司看到市场局面已经打开,就把代理权收了回去。
生死存亡的考验,一夜之间被强加到自己的头上,华为人一下子懵了。是另做代理苟活下去,还是另闯一条道路?前者易,后者难。关键时刻,华为选择了一条更危险但更有希望的路:将代理销售获得的微薄利润投向程控交换机的自主开发,给企业找一条生路。
因为缺乏研发资金,华为不惜高息融资,大家甚至垫出自己一半的工资。经过3年的艰苦攻关,华为拥有自己独创技术的程控交换机面世了。这款交换机让华为走出了困境,获得了利润。从此,在自主创新这条路上,华为一发不可收地走了下去。
华为也有过因为过于追求技术完美而失去商机的经历,但痛定思痛,华为实现了转变: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强调以新的技术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要瞄准世界顶尖技术,建立一流的研发团队,但不研发“卖不掉的世界顶尖水平”,最好是比别人领先半步。
迈瑞的故事:关键是我们做了
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公司(以下简称迈瑞),是我国目前研发实力最强、经济效益最好的医疗器械公司。在医疗器械这个几乎被国际大公司垄断的领域里,迈瑞也是从代理国外产品起家的。与华为殊途同归的是,他们也是通过自主创新,逐渐有了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
要不要搞研发?这个问题今天在迈瑞已经不用讨论了。迈瑞的增长速度连续5年保持在50%以上,2005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18亿元。他们的计划是,5年以后突破100亿元。这样的速度,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无法想象的。“创新是有风险的。要不要自己搞研发?公司内部最初也有分歧。”迈瑞常务副总裁穆乐民说:“最初创业的七八个人,除了董事长和总裁的想法一致,坚持要搞研发外,其他人后来都离开了。”
坐在迈瑞大厦宽敞的办公室里,穆乐民讲述了一件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往事:“在迈瑞以前租用的办公楼里,有一家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的IT业颇有名气。这个公司的老总对迈瑞要自己研发产品不以为然:‘中国的优势就是劳动力便宜,搞自主创新行不通的。’现在,这家公司雇用了1000多个女工,主要业务是给迈瑞加工电路板,去年迈瑞支付给它加工费800多万元,而迈瑞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额,只有500名工人。”
对科技创新,迈瑞董事长徐航有自己的看法:“资金、人才都不是最重要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
穆乐民对此深表赞同:“他想做这个事儿,这是最重要的。不是说迈瑞能做到的,别人就做不了,关键是你做了。”
正是企业的创新理念使得迈瑞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科研人才。“在深圳,人才面临的诱惑很多,迈瑞的主要科研人员几乎都接到过外国竞争对手的电话,许以双倍的薪水。但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因此流失。”穆乐民说。
迈瑞监护系统研发部经理叶继伦博士,以前是一所重点高校的教研室主任,加盟迈瑞已经6年。他说:“在这里,你有多大的本事都可以使出来。在高校时几乎没有科研经费,但迈瑞对研发的投入非常大,在这里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没有人要求,我们几乎都在自动加班,我们一心想着要尽快把产品研制出来,占领市场;如果做不出来,市场就丧失了。”
没事的时候,叶继伦喜欢到医院溜达溜达。看到医院里的仪器是自己和同事研发出来的,他心里就乐,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有很多同学在国外,但他们没有那么强烈的自豪感、成就感。现在迈瑞是中国第一品牌,我们希望做到世界第一。”
穆乐民说:“到今天,迈瑞仍然是个小企业,但迈瑞对社会的意义不光在于它本身的经济效益。我国高档医疗器械80%以上依赖进口,价格都非常昂贵,但在我们进入的领域,国外产品的价格都被迫大幅下调。”
好易通的故事:从“洋买办”到“洋害怕”
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易通”)董事长陈清州的自主创新,是在竞争对手的眼皮底下开始的,用“好易通”党委书记梁江南的话说:“他是从‘洋买办’到‘洋害怕’。”
1995年4月,当“好易通”将自己的第一批产品———TC160对讲机送到国家检测中心时,检测人员发出了一声惊叫:哇,10多年没有国产对讲机送检了!
了解中国无线通讯发展的人都知道: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讯设备都是国有企业和福建泉州民营厂制造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通讯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所淹没。
而现在,“十年磨一剑”的“好易通”早已发起了对海外市场的反攻。去年,“好易通”产品的海外销售比重已超过总量的60%,产品销往美国、欧洲、加拿大、俄罗斯以及东南亚地区共60多个国家。最近两年,“好易通”又从国内外军警等公共安全部门获得很多市场份额,标志着中国新的专业无线通讯时代的来临。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经营对讲机的老板,80%是福建泉州人,陈清州不过是这支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不普通的是,做对讲机代理商的陈清州,虽然小日子过得很不错,但却想到深圳去研发对讲机,当时的他,完全是个外行,只有做代理时积累的一些维修和调试经验。
多年的积累很快被“第一次吃螃蟹”消耗殆尽了。恰好当时摩托罗拉对讲机被解除出口禁令,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陈清州主动联系,成为它在国内市场的一级代理商,做起了“洋买办”,但他心里的梦始终没有破灭,凭借做代理挣的钱,继续研发自己的产品。
陈清州向记者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开始那几年,一心埋头做事,不敢对外宣扬,给人感觉是在专心做摩托罗拉的‘洋买办’。后来摩托罗拉高层把我叫到北京谈判,说要取消我们的全国一级代理资格。我说:‘没有问题呀,做区域代理也可以,就算不做也无所谓!’”
被取消一级代理资格后的当年,“好易通”通过卖自己的产品有了500万元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开始,“好易通”果敢地走出国门,开始与包括自己的“老东家”在内的国际竞争对手同台竞技。2004年10月,在伊拉克全国警察局专业无线通讯设备的招标项目中,“好易通”打败通讯巨头摩托罗拉和专业通讯领域5大品牌之一的艾可慕,夺得伊拉克的这份大订单。
在深圳,科技创造财富的故事还有很多,并且每天都在不断地发生。尽管故事各有不同,但都证明了同一个定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本报深圳3月20日电
请关注明天报道:深圳模式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