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5期间,两则消费维权新闻耐人寻味,一个消费维权事件令人揪心。
新闻———号称在欧洲拥有百年历史的“欧典地板”原是仅有8年历史的国货,此系媒体记者千里追踪至该产品宣称的“原产地”德国求证所得;无独有偶,太原市今年3·15维权的焦点“优派对”楼盘业主在投诉开发商违约过程中,发现该楼盘开发商原本证件不全,销售商则根本未在工商部门注册。 据悉,这也是媒体记者“深入虎穴”获得。
事件———3月15日,“优派对”几十位业主手举小旗,在太原市工人文化宫的台阶上打出一条长达数十米、白底黑字的横幅进行集体维权。因为,在记者帮助他们发现了开发商和销售商的欺诈行为后,他们当时仍处于哭告无门的境地。鉴于司法程序令人生畏的维权成本和难尽人意的维权效果,他们首先暂时放弃了这条途径。而在开发商有意躲避调解的情况下,业主们用了这种抗议方式或曰“炒作”方式以期引起有关部门注意。据悉,“优派对”的业主以受过现代高等教育、收入较高的年轻人为主。但是遭遇侵权时,他们采用的是这种古老的方式。
“消费与环境”是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减少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之道是题中之义。但是对于仍以“记者维权”来揭露商业欺诈、以“横幅维权”来争取权益的消费者来说,这大约还是个“高尚”的命题吧。
3·15进入中国社会关注视野已有二十年,以媒体的力量曝光侵权行为、以舆论督促整改,“记者维权”被证明是现阶段消费维权中行之有效且作用不可低估的方式之一。但是,面对许多低级的漏洞,为什么只有记者具备发现的火眼金睛和揭露的神勇能力?这是问题之一。
问题之二:为什么在诸多的维权手段中,扯一条横幅写几个大字、拉一帮人马围追领导被看作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是农民工讨工资,还是都市白领讨房子都乐此不疲?
“记者维权”与“横幅维权”在3·15相遇,或许出于偶然,但是背后必然的逻辑也若隐若现。
3·15二十年的维权行动和维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和强化了公民的权利意识。只是,这种维权行动如果仅仅满足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打假战术,那么行政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就得为当前的一些消费侵权事件负责任;而这种维权教育如果长期停留在教会人们“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理性的维权时代何时才能到来?
原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