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国109名教授联名致信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领导,呼吁抵制学术腐败、谴责“本校保护主义”、建议成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这封公开信是由吉林大学法学院邓正来教授牵头发起的,共有109名教授参与签名,包括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员徐友渔以及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葛剑雄等。 公开信将寄达各大学和地方社科院的领导。
搞“本校保护主义”可开除
公开信认为,一些大学的“本校保护主义”,成为孕育新一轮学术不端和腐败的温床。参与签名的教授认为,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的惩戒应对包括批评教育、留校查看、降低职称、撤销职称职务,直到开除出教师队伍。高校校长对教师的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负有惩戒职责,不履行该职责者,应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处分。教授们还在公开信中呼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辖的学校校长有督促的义务,并建议教育部在学术道德规范的原有基础上增加这部分的内容。
治理学术腐败尚无常设机构
教授们认为,教育部和主要负责处理学术不端与腐败的大学学术委员会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处理学术腐败的规范程序,也没有常设机构,这实际上导致了学术腐败愈演愈烈。教授们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牵头,成立由品行和学术成绩俱佳的学者组成“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并制定有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在接到违背学术纪律的投诉以后,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匿名审查,以查证是否构成剽窃、造假或学术腐败行为,对违纪成立者,定期公开通报批评,给予当事人以相应的纪律处分。号召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和出版社抵制违规者的论著,并断绝与那些继续发表违规者论著的出版社和刊物的合作关系。
据新京报
专家访谈
制度性力量促使学术腐败
作为公开信的参与者之一,社科院研究员徐友渔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徐友渔说,现在大学里确实有一些制度性力量会促使学术腐败的产生。比如说对学校排名次,博士毕业、博导评定都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有对学校考核的那些机械的数量性规定。另外,现在学术腐败行为被曝光和揭露以后,没有得到恰当处理,这也使学术造假的成本很小,纵容了学术腐败行为。据新京报
部门声音
即将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昨天表示,教育部的目标也是要实现学术纯洁、惩处学术腐败。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呼吁,但关键还在于做。针对公开信中成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发言人表示,教育部针对学术抄袭等问题,即将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就是类似的机构。据《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