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张伟)今年3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水与文化”。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据联合国本月13日公布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速的两倍。由于管理不善、资源匮乏、环境变化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并危害人类的健康。每年有310万人因不洁饮用水引发相关疾病而死亡,其中近90%是不满5岁的儿童。如果提供安全饮用水、改善卫生设施,其中约170万人的生命原本是可以挽救的。
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认识、使用和歌颂水方面所呈现的方式各异。今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多个世纪以来,水不仅被许多宗教视为神圣的象征,在重大仪式和庆典中被广泛使用,而且还大量呈现在音乐、绘画、著作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此外,水还与人类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虽然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把水奉为神圣之物,但他们都认识到水的价值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价值决定了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水。因此,要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水危机,就必须理解和考虑它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