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见过李庄,但听说他去世了,却一直怀着难以割舍的怀念。
李庄是新闻界的前辈。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参加了革命,到我开始知道新闻事业,开始热爱这项事业的时候,他已经为此奋斗了四十多年。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投身这项事业的时候,他已经离开新闻单位了。 我这样的晚辈,连他的面也没有见过,是没有资格来对这么一位先辈说什么的。但我却始终感到想写点什么,也算是怀念吧。
第一次读他的书是在1996年左右,那时我已经来北京求学了。我读的是一本《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那简练的文字,深邃的感情,让我感受到无华的朴实,还有那份对党的新闻事业执着的热爱。因为读书在人民日报院子里,所以,听人们说李庄的故事也就更多起来。但时常留在脑海里让我不能忘记的却是李庄曾经说过的两句话。
一句是“红笔”“蓝笔”。最近出版的《李庄文集》中,人民日报现任领导写了序言,题目就是《“红笔”“蓝笔”两相映》。这讲的是李庄的一个观点:在新闻单位当领导,不但要拿好“红笔”,给人改稿子,还要拿起“蓝笔”,经常自己写稿子。李庄一定给好多人讲过这个观点,因为这个观点确实流传很广。我直接知道这句话是来自多年担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李仁臣。他在一次课堂上讲,四十多岁的他被提拔为人民日报副总编的时候,去拜访老领导李庄。李庄嘱咐他的就是这个“红笔”“蓝笔”的事。作为前辈,作为老领导,李庄的嘱咐没有一点冠冕堂皇的意味,却显得语重心长。这体现的是他对后辈的爱戴,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总结,更体现了他对这份事业的忠诚。
再一句是“因为我们没有表”。李庄是在给他的老朋友,也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记者林里写序言的时候,说这句话的。林里的回忆录是《我当记者五十年》。林里和李庄一样,也曾经在太行山里工作过,后来当了人民日报领导。李庄说,1949年进城后,有个解放战争期间在北京读大学的秘密共产党员曾经问他:“你们没有念过多少书,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他回答:“主要是因为没有表”。李庄说:“这容易理解。没有表,不知道上班、下班时间。一觉醒来,就是工作、学习,学习、工作,知道吹哨吃饭。除了睡眠,日日如此。”今天,我们有了表,而且有了许多当时无法想象的好条件,然而,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也作到了“心静神凝”呢?“没有表”,体现了那一代人对党的事业忘我的热情和牺牲精神。今天乃至今后,也许都不会也不该“过时”。
晚年的李庄,用了一年多时间,坚持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写完了自己的回忆录,名字叫《难得清醒》。这本书不但记叙了这位前辈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而且充满反思精神。对他自己的人生,对党的新闻事业,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在这本书出版不久,我就读了它的。今天,又翻开这本书,我仍然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我们难以企及的忠诚,对他所热爱的事业的忠诚!
李庄的追悼会也已经开过好几天了,我知道,李庄也和许多已逝的先烈先辈一样,很快就留在了历史的宁静中,但他的话,他们的话,我们却不应该很快就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