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李斌、吴晶晶、刘奕湛)公民素质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正通过一系列“素质建设行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社会主义“新人”,努力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
国务院20日全文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公民科学素质”概念,引起人们关注。公民科学素质将与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等一起,推动中国公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针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出了统一部署,标志着各项素质建设行动都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必将使全民族素质建设以人为本,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一。
近年来,在公民素质建设领域,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动作”频频。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先后发布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在文化建设方面,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揭晓的全国“十大文明城市”评选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成为测评重点。在测评分值安排上,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的考核内容给予了较高的分值。
健康素质方面,除1995年起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外,心理健康也逐渐引起重视。2005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各项素质是基础,能力建设是核心。2003年底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各项素质中,科学文化素质尤为重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这绝非空穴来风、耸人听闻。”参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表示,我国必须加快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只有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质,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肩负起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