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改制学校要先关门、后清理,今后不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在今天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田淑兰表示,对改制学校的清理是2006年教育部治理乱收费的重中之重。不过,田淑兰特别强调,“先关门”的含义是说各级政府不得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而不是立刻把这类学校取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助理巡视员郑增仪指出,1993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由政府办学,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国家法律和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办学,有条件的也可实行民办公助、公办公助等形式。
但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校中校”等一些问题,郑增仪认为教育部的政策是很清楚的,进行改革试点的学校必须是薄弱学校、新办学校和一些企业学校,且要求必须做到“四独立”。
“出现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和学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政策办事。”郑增仪说。
据郑增仪提供的数据,截至2003年,26个省、市、自治区共有体制改革校1115所,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今年,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共同发文,各级政府不准再审批新的体制改革校。田淑兰把这概括为“先关门,后清理”。
田淑兰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先关门’的含义是说各级政府不得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也就是说,新的改制学校到去年年底有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再增加,再增加就是违规。”
关于现有改制学校和在校学生的问题,田淑兰表示,这种改制学校同样是在国务院文件的指导下进行的,只不过我们的办学行为逐步在规范。现在改制学校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它下一步应该如何发展,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会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