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下午,倪东艳已收到爱心捐款6.4万余元,她在信中说“请不要再给我捐款”
小东艳写的感谢信
管理小东艳账户的镇长、村支书、老师在认真记录每一笔捐款
叔叔阿姨:
谢谢你门(们)的关心,现在,我和妈妈已经搬到福利院,这儿是我门(们)的心(新)家,你门(们)给我寄的钱我收到,请不要再给我捐了,已经够了,谢谢。
——摘自倪东艳的信
华龙网讯昨天上午,八岁的倪东艳写了她人生的第一封信。她想通过重庆晚报转达对全国好心人的感谢,感谢他们对她和她妈妈的关心和资助。
截至昨天下午,倪东艳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捐款6.4万余元,此外,仍有不少热心人在向记者打听资助方式。6.4万元,究竟是多少钱?倪东艳自己也很茫然,她只知道太多了,因为,她从来没有听到这样大的一个数字。随后,她傻傻地愣住了,反复说着“不要了,不要了”。
倪东艳不知该怎么感谢,也不知该写什么感谢的话好,她突然哭了,边哭边说:“叔叔阿姨好,叔叔阿姨好……”
记者鼓励倪东艳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倪东艳拿出铅笔和作业本开始写信。一些字不会写,倪东艳就用拼音。费了很大的功夫,信终于写完了,倪东艳把信交给记者,并不断说,一定要让全国的叔叔阿姨都能看到信,知道她对他们的感谢。
信是倪东艳一笔一笔写就的,每个字都写得很用力,也很清晰,除了几个错别字,不会写的字,倪东艳就用拼音。
据了解,倪东艳和妈妈搬到福利院去后,生活费和义务教育期间的学费、书本费均由当地政府解决,母女俩已无后顾之忧。
其实,倪东艳写感谢信,目的就两个,一是通过本报转达她的谢意,二是请好心人不要再给她捐款了。
昨晚,倪东艳所在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支书何俊东也请本报代表方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所有关心倪东艳的热心人说声“谢谢”。
倪东艳的幸与不幸
倪东艳的境遇经本报报道后,在全国乃至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读者在献爱心的同时,也提出一个问题——难道非要等媒体来改变她的命运?
倪东艳的母亲既瘫痪又严重智障,原本贫困的家庭随着父亲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年仅8岁的女童从此支撑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这只是倪东艳悲剧的客观原因,当地政府在干什么?”这是网上关于倪东艳事件最多的评论。媒体介入前享受6项救助政策
对网民的疑问,鹅池镇社会事务办黄主任和黔江区民政局救济科科长熊立告诉记者:“媒体报道前,政策范围内能给她母女的救助和扶持都是到位了的。”倪东艳家一共享受了6项救助政策:
1、计生奖励扶持。年满60岁,未违反计生政策的农业人口可享受每年每户600元的计生扶持。自从倪东艳出生后,其父倪月忠就享受该扶持政策。
2、农村特困家庭人口救助。从2005年起,倪东艳一家3口享受该项补助,标准是每人每月8元。
3、农村特困医疗救助。从2005年起,倪东艳一家3口在镇卫生院和区级定点医院看病可分别报销医疗费的20%和10%。
4、临时困难补助。鹅池镇政府每年对倪东艳家进行两次临时困难补助,共计400元。
5、教育补助。去年秋倪东艳开始上小学,当地政府免去其所有学费和书本费。
6、农业生产扶持。倪月忠去世后,倪家没有劳力,当地政府指定村民对倪家田土进行耕种,每年交400斤大谷给倪东艳母女以维持其生活,同时照顾倪东艳母女日常生活。
媒体报道后当地政府追加2项救助
本月16日,重庆晚报大篇幅报道了倪东艳的境遇,当天,倪东艳就引起了全国范围关注。黔江区民政局局长专程赶到鹅池镇,与当地政府协商后,对倪东艳家追加了2项救助:
1、长期救助。每人每月10元,按月兑现。
2、房屋修建。计划在1个月内对倪家所住房屋,在原地方,按原面积进行重新修建,由民政局负担3000元,不足部分镇政府解决。
区委书记批示后倪东艳母女“特事特办”
16日晚,黔江区区委书记刘学普在看到媒体报道后,作出批示,要求区民政局特困特帮、特事特办,妥善解决好倪东艳家的实际困难。区民政局遂决定,将倪东艳母女纳入农村五保对象,入住镇福利院,享受五保待遇。并且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160元,解决倪东艳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费用(包括住宿费)。黔江区民政局救济科科长说:“倪东艳母女本不属于五保对象,这是在特事特办。”采访市民政局倪东艳很幸运
记者为此采访了市民政局政策法规处、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最低生活保障处等相关负责人。对方明确表示,我市救助政策是比较完善的,相关政策就有十多个,在全国都比较领先。
相关处室负责人称,如果鉴定出倪东艳母亲完全没有抚养能力,倪东艳又再无其他监护人,可被视为孤儿,可享受农村的“五保户”待遇,接到福利院儿童收养部,吃穿住全由政府解决,直至成年。就倪东艳家的情况而言,村委和镇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代其申请鉴定残疾评级、申请五保待遇,相关部门审核后落实。甚至,倪东艳家的房屋要是垮塌、漏水,庄稼无法耕种,她都可以提出申请,由政府出人力,出钱解决。
对于在未被媒体及全社会引起关注前,倪东艳家为何没享受到“礼遇”、相关基层部门是否失察等问题,相关负责人未作正面回答,只是称,我市目前有400多万人需要社会救助,而今年我市获得救助的低保户、特困户有60多万户。这需要大笔财政支持,但部分地方的财政又比较吃紧,因此相关部门也是“有心无力”。
其中一负责人还称,倪东艳是不幸的,但她也是幸运的,毕竟她引起了社会关注,相关困难得到了解决,可现实社会上还不知有多少“倪东艳”,正在渴望援助。
爱心捐款这样处置
资助给倪东艳的所有钱都存在一个专用账户上,鉴于倪东艳本人要求,监管该专用账户的有4个单位——当地政府、村委、倪东艳所在学校和重庆晚报,每个单位出一名责任人具体负责监管。昨天,四责任人商议后决定,尊重倪东艳本人的意思,由本报转告社会各界热心人,在表达谢意的同时,请大家不要再给倪东艳捐款。
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村委也表示,“我们将对她的钱物保管好,用在小东艳的生活学习上……将继续关心她的成长,教育她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所有关爱、资助她的人。”
此外,由于倪东艳目前不再需要生活费,故该专用账户上的资金禁止支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经4名责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支取,以保证每一分爱心捐款都用在倪东艳母女身上。待倪东艳成年后,所余款项将全部转交给她本人处理。
倪东艳事件回放
14日,记者前往黔江采访倪东艳。
16日,本报以《八岁女童撑起一个家》为题,报道了倪东倪的不幸和她的坚强。
文章见报当天,倪东艳受到全国及海外华人关注,数百热心读者提出要资助倪东艳,同时对当地政府提出质疑。
16日晚,黔江区委书记批示,特困特帮,特事特办,要求区民政局妥善解决倪东艳家的实际困难。
17日,在镇政府帮助下,倪东艳家通电、通自来水。
20日,当地政府将倪东艳母女接到镇福利院,享受五保待遇。
记者 周立 韩毅 实习生 王晓勤 张质 摄影报道
来源: 华龙网 2006-03-22 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