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于光远近影
超级电脑迷
采访过不少大家,可要见于光远这样的经济学家,还是心怀忐忑像初次采访,事前功课做了不少。感兴趣于先生的治学为文和乐观新潮的生活态度,他从1999年84岁开始使用电脑,2001年86岁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于老基本都在电脑上写着、学着、玩着、快活着。
笔者:于先生,来前上了您的网站,看了上面很多文章,没想到您是个超级电脑迷?
于光远:不算老糊涂吧,再不学,真要落后于时代了。
笔者:现在许多人都写博客,您会不会写?
于光远:我考虑当博客,赶时髦。
笔者:您有自己的网站,独立的网络空间不是更高级吗?
于光远:不用担心病毒,但不能跟外面联系,没有讨论,不能交流。池莉、虹影、徐静蕾她们都写博客。
笔者:您自称“大玩学家”,除了玩电脑,还玩什么?
于光远:反正不是玩刀、玩枪、玩命呗。哈哈哈。
笔者:据说您还喜欢玩手机是吗?数码相机有了吗?
于光远:有了,他们给我拿去了。我有3个手机,坏了一个,还有小灵通,小灵通的卡不能兼容。还有商务通、笔记本电脑、助听器。
“21世纪文坛新秀”
有著名经济学家的桂冠在身,于老晚年又攀登文学高峰,散文出手不凡,自诩“21世纪文坛新秀”。2005年是于老文学的大年,丰收五部著作。可写小说,于先生的心愿一直未遂。女儿小东说,父亲非常喜欢和作家交谈,切磋写作。她当面“揭”父亲的老底,“文革”时期,父亲曾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小说,结果被小女儿小庆斥为“像交代材料”,结果“伤自尊”再不写了。如今,小说尚在孕育,散文集倒是接连出了好几本。于老在密密麻麻的电脑目录里,打开一篇名为《Y先生的小说情怀》让大家欣赏。秘书胡冀燕说,于老曾向作家池莉讨教小说写作技巧,池莉笑称“您别写了,再写我们没饭吃了。”
笔者:您什么时间看小说?
于光远:我一般白天写作,晚上一两点睡觉,习惯睡觉前躺在床上看小说。
笔者:什么时候开始文学创作的?
于光远:1991年,李辉为“金蔷薇丛书”约稿。当时因病住院,搞不了经济学研究,就着手写短篇哲理散文,第一部散文集《古稀手迹》出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多。后来又写了《墙外的石榴花》、《我眼中的他们》、《周扬和我》、《我的编年故事》第三册和第四册。
笔者:现在出版的著作有多少了?
于光远:90岁前出版了75部,2005年出版5部。
在家靠老伴 出门靠朋友
“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不告一段落,他就不肯离开电脑。”“开始只有外孙女非非叫姥爷吃饭还叫得动,现在外孙女也叫不动了。”“固执、不听话、老大难。”老伴和女儿纷纷“指责”于老的不是,言谈话语里都是爱意。
笔者:您的文章里说,在家靠老伴,出门靠朋友。您很听老伴的话吧?
于光远:听。不能靠父母,就靠老伴嘛,相依为命。
笔者:您是大经济学家,家里的经济项目都是您决策吧?
于光远:她决策。(指老伴)
笔者:那您有小金库吗?
于光远:有小金库,很大。(于夫人:他不怎么花钱。主要就是买电脑什么的,电脑换成笔记本的。他喜欢新潮的东西。这不,又说他的手机不能拍照了。那天去医院,回来跟我说,他跟司机去遛了手机商店。自己又买了个手机回来。哈哈哈。)笔者:
没请示呀?
于光远:没请示。
笔者:是吗?您平时身上带着钱吗?
于光远:我给你讲两个故事。建国初期的有轨电车,车票是7分钱。有次乘末班车,非常挤。我没带钱,身上只有两个橘子。终点站边有个水果摊,我把两个橘子换了7分钱买票。
有一次,有个公务员偷了我的钱,我根本不知道。后来因为偷了别人被抓,坦白交代。东城法院开庭,法官说,于光远,你丢了多少钱?我站起来说不知道。结果哄堂大笑。
不过百岁生日 要出百部著作
家人和胡秘书都说于老既擅长逻辑思维,又非常浪漫有情趣,外出错过老伴的生日,就会打个生日贺电表示心意。胡秘书的儿子生日是12月9日,也是于老参加革命的日子。他总会记得这个日子,而且给孩子写点什么。胡秘书要去练歌告辞了,于先生忙介绍说,她喜欢唱歌,嗓子很好。
笔者:于老喜欢唱歌吗?
于光远:我嗓子沙沙的。
笔者:哑嗓子才有特点。
于光远:你听我说,我是“唱歌沙沙沙沙的(跑调),打羽毛球跨哒跨哒的(老打拍子边上);游泳哗啦哗啦的(光扒拉水原地不动),跳舞哎呀哎呀的(老踩别人脚)。”哈哈哈哈。
告别时,我们说,于老多保重,等百岁生日时,我们一定来拍照。于老一边拱手一边认真地说:我不过百岁生日,我要出百部著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22日 第二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