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靠种水稻发了财!”3月20日,马生坤握着记者的手,一脸兴奋。马生坤是新城子区黄家乡拉塔湖村种粮大户。搁在前几年,他常为种水稻发愁。“同样种地,俺家的水稻产量就是没人家的高,价格和销路就是没人家的好,你说怪不怪?”那时,马生坤常纳闷。
“科技特派员”破解怪现象
去年,马生坤在区、乡科技特派员的精心指导下,终于破解了这个怪现象。他生产的200亩绿色优质无公害水稻,全部以高价卖给了沈阳市第一粮库。
提起科技特派员,新城子区的农民都亲切地管他们叫“致富参谋”和“及时雨”。因为,无论哪户农民在种植或养殖上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只要给这些科技特派员打个电话,难题保证迎刃而解。
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是新城子区委、区政府在学习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2004年开始,全区科技特派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形成燎原之势。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技术为农户拿到订单
黄家乡拉塔湖村种粮大户宋玉才,和马生坤一样,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就是达不到要求,卖不上好价钱。
自从科技特派员李高文承担的“绿色优质稻谷产业化生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得成功,大面积推广后,宋玉才采用这项新技术,承包了300亩水田,选种“辽粳9234”新品种,改施农家肥,亩产达到了700多公斤,每公斤水稻收购价卖到2.6元。
由于宋玉才种的水稻水分含量低于15.5%,粗糙率大于80%,杂质率低于1%,完全符合粮库的收购标准和要求,再加上这个品种米质优,口感好,在市场上特别畅销。
沈阳市第一粮库专门到黄家乡收购这个品种的水稻。今年,该粮库又与黄家、尹家、石佛和兴隆台4个乡镇的稻田区农民签订了4万多亩水稻订单。
“星星之火”照亮致富路
据了解,三年来,新城子区的科技特派员已从原来的29名发展到62名。他们犹如播撒在沈北大地上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农民的致富路。
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和带领下,全区10多个种植、养殖协会和研究中心,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新城子区奶牛养殖协会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农村专业技术示范协会”;淡水鱼养殖协会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沈阳怡丰农业科技园创办了以科技特派员袁世荣为所长的“沈阳寒地枣树研究所”;区职教学校在科技特派员于静员的帮助下,创办了“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特约记者王兴华本报记者赵国清
记者点评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的切入点。在利益长效机制的推动下,科技特派员带着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与农民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不仅参与了市场的竞争,而且也通过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变革。可以说,科技特派员制度已成为现代市场要素,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