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天津召开的“河西商务节城市休闲经济论坛”上,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目前住房持有率达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6平方米,居于世界较高水平。而日本,人均住宅面积15.8平方米。(3月21日新华网)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度大于我国,所以我国人均住宅面积与日本并不具有可比性。 另外我国大多数人生活在住宅面积相对宽松的农村,所以人均住宅面积比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在都市的国家要大并不奇怪,而且这也并不表明国人的住宅生活条件好,因为农村住房尽管面积相对要大,但周边环境与房屋质量较差、卫生设施等功能配套落后。
即便是在城市当中,我国人均住宅面积超过日本,也并不就表明我国城市中大多数人的住宅条件更为优越,因为在我国存在着占有住房面积与数量上的巨大不均。少数家庭住房面积超大,但更多家庭的住宅空间狭小,几代人挤在一套房内的情形也不少见。有些家庭占有多套住房,但也有不少家庭还在租别人的房屋住。现在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可以说贫富差距有多大,人们在住房占有上的差距就有多大,尤其是那些富裕者热衷于投资房产,手中积压着大量的房屋,而大多数的经济不宽裕者对于住房依然是“嗷嗷待哺”。而且我国住房占有上的行政化倾向比较严重,不少公职人员得以以超低价格占有多套公家分配的住宅,通过出租或出售谋利。
更为重要的或许在于,尽管我国当前住宅总量不小,甚至房地产已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但我国住房的空置率却不低,即尽管存在许多的住房,但没有发挥住人的功能,却又被计算进我国的人均住宅面积的统计当中,所以容易造成我国这一数字较高的假象。2005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10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率已达26%,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在如此之高的空置率基础上得出的“人均住宅面积”难免失真,所谓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居于世界较高水平”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
不考虑我国住宅面积占有上的严重不均现状,空泛地得出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居于世界较高水平”的论断是容易的,但这不但无助于解决我国的住宅结构不合理、住房产能过剩等问题,而且这样“莺歌燕舞”的假象也将导致多数国人的居住难题更加难以解决,他们的安居梦想与权利更加难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