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22日电(记者李惠子)中国声乐专家22日说,被称为“天籁之音”、“蒙古族民间音乐活化石”的“呼麦”演唱艺术正面临人亡艺绝,拯救行动“时间紧迫”。
“目前,中国能唱呼麦的大约只有100多人,其中包括处在初级阶段的学生。 ”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呼麦演唱家胡格吉勒图对记者说。“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古老的民族歌唱形式,纯粹利用人的发声器官,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特“喉音艺术”。
2005年底,中国文化部已将呼麦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录。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授权的13名呼麦艺术主要传承人之一,胡格吉勒图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教学生、录制新作、参加演出时表演呼麦。“我要让更多人了解呼麦。”他说。
国际呼麦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格日勒图博士说,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
目前,胡格吉勒图正在筹办内蒙古呼麦协会,作为举办各种中外呼麦研讨会和比赛的大本营。许多涉外演出都将呼麦列入“原生态民歌”的保留曲目。2005年10月,呼麦登上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文化节”,美国观众为之倾倒。
胡格吉勒图说,原生态呼麦要竭力保留,同时,呼麦也可以借助midi、摇滚,融入现代元素,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就有“摇滚呼麦”,年轻人喜欢才有助于推广。他建议有条件的音乐院校设立呼麦专业,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学习,避免“野马式”拜师学艺的弊端,还建议中国作曲家写一些中国自己的呼麦曲目,改变现在多数呼麦歌曲来自蒙古的现状。
格日勒图博士说,目前已发现中国的29个民族有多声部合唱音乐形态,如侗族大歌、壮族大歌、藏族多声部合唱、蒙古族呼麦等,形态各异,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世界音乐宝库有重要意义,麦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