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生,但我也曾经以患者家属的身份给医生送过红包。”21日,南京一所医院的一名医生致电报社称,最近《扬子晚报》新开设的“知荣明耻身边事”专栏中有关医院红包的连续报道让他感慨颇多。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特别向记者自揭自己多年前以一位患者家属身份给其他医生送红包的往事,希望这件极具讽刺意味的事情能给讨论者多一些思考。 这名医生坦言,自己如今已经是省内一家三甲大医院某科室的主任,在学术界和同行中都颇有知名度。慕名而来找他看病做手术的病人非常多,也有不少人会给他送红包,但他都拒绝了。因为几年前,他曾经无奈地扮演了一次“送红包”的患者家属角色,他太理解病人“送”与“不送”的那种复杂心情。当时他的父亲在北京某大医院住院,需要动手术,考虑老人年事已高,手术风险较大,他动用各种关系找了一位主任级的专家亲自为父亲主刀手术。手术前一天,家人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遵守潜规则”,给主刀的医生、麻醉师等一一送上红包,“心里没底,还是送了更放心些。”这名医生至今都对当年送红包的情形记忆犹新,他和家人首先是打听“行情”,得知给主刀医生的“价码”为2000元左右、麻醉师1000元左右,此外,还有副刀的医生和护士长之类的,七七八八“红包费用”得4000元。在熟人的带领下,他拿着准备好的一个个信封,来到医生办公室。他清楚地记得,就在他把红包递上的那一刻,“本院拒绝红包,欢迎拨打监督电话”的宣传标语就贴在旁边。
“我送红包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希望医生能对我父亲更关心些,术后能多到病房里看看,这样,万一有什么意外,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治疗。”这名医生说,他的红包送得非常顺利,父亲的手术也做得非常顺利,术后恢复很好。他不能肯定这是不是送红包的结果,但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名病人家属在送红包过程中的那份深深的无奈和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他坦言,自从那次经历后,他便特别注意病人的感受。在他负责的科室病区里,他严格要求手下的医生、护士每天必须到病房查房,与病人交流。
据《扬子晚报》报道 |